传统中,正经的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与元月十五上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组成上中下三元节,分别对应“三元大帝”。
这本来是道教的节日,说天官紫薇大帝正月十五生,地官清虚大帝七月十五日生,水官洞阴大帝十月十五日生,三元节是为给这三位庆生。说开来,其实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三元大帝赐福、赦罪、解灾。
后来,佛教东传,为了抢信徒,便开始汉化,于是中元节才有盂兰盆节的别称。佛教《盂兰盆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说目连为拯救他那堕入饿鬼道的母亲,就按佛陀的要求,在七月十五日供养僧众,借助僧众修行功德救渡其母。这个听起来总有种骗吃骗喝感觉的故事,居然跟我国孝文化相当契合,于是就流传开来。
千百年来,中元节演变出很多习俗。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准备祭品,包括米饭、鸡鸭鱼肉、水果、纸钱、冥衣等,祭祀祖先,表达怀念和敬意。
由于传说这天亡魂归地府,所以往往要弄些灯笼、蜡烛,点燃了顺水漂流,为亡魂引路,免得他们找不到冥河。当然了,给亡魂引路,也就是给人间消灾,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据说,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吃素,避免夜间外出或搞重大活动,以免冲撞鬼神。
广西的中元节颇有不同。这里一般农历七月十四日过而非七月十五日,至于为什么,则公有公的说法,婆有婆的说法,各有道理。
广西的中元节也叫鬼节,很隆重,至少在我老家是很隆重的,有鬼节赛过年的说法。
我老家河池,中元节从七月初七算起。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我们会采买大批纸钱和制作冥衣的冥纸。
纸钱好理解,就是杀鸡杀鸭的时候,拿一沓纸钱涂上鸡鸭血,到祭祀的时候烧给祖先,给祖先们送去钱财,让他们不至于手头发紧。
冥纸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我小时候,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奶奶都会提前买一堆冥纸,然后在七月初七当天剪裁,做成男女款式各十几套甚至几十套冥衣。冥衣包括衣服、裤子、鞋子,上面的纽扣啥的都要做好,做成一套。
冥衣做好之后,挂在家祠一侧。七月初七开始中午、晚上各祭祀一次家祠时,也要多备一份祭品一同祭这些冥衣。
整个祭祀从七月初七延续到七月十四,每天中午、晚上各一次。到了七月十四日,下午祭祀过家祠,就开始烧冥衣。用一口废旧铁锅,锅底铺上荷叶或者芭蕉叶,然后先烧纸钱,烧起纸钱后,再一套一套地烧冥衣。
烧冥衣的时候,还必须说出这套冥衣是给哪位祖先的。比如:曾祖父某某某,这是给你的衣服,太公你在下面要吃好喝好穿好,保佑子孙平安顺利,有什么要求你就托梦给我。
冥衣是按辈分从低到高烧的,并且是按先男后女的顺序,一对一对的烧。家里经济状况不那么好的,给直系祖先往上烧到烈祖的得了,再往上就不管了。家里经济条件好的,但凡有个族谱,能数得出来,那你尽管烧好了,别管直系旁系,算祖先的有一个算一个都烧,主打广撒网。
当然,正常人家,一般就烧到太祖那之后,就直接跳到开谱老祖那里。比如我家,从开谱老祖算下来都已经二十代了,光计算直系的,都能烧到屋顶漆黑,所以没法子全都烧。
烧完纸钱冥衣,先洒上酒,以示结束,再用垫锅底的荷叶或芭蕉叶直接打包纸灰,拎出家门,一路不回头走到村前的池塘或河边,屏住气扔到水里。
整个中元节,至此才算结束了。
呃,你问我漏了什么?好吧,漏了我最痛苦也是最期待的!
我们这有句歇后语,说“七月半的鸭子——不知死活”。
我们这还有一句俗话,说“七月份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广西”。
中元节,鸭是桌上雷打不动的主角。这一天,你可以在村里的小溪流边上,看到一长排人们蹲在两边,一个个苦大仇深地清理鸭子身上的小绒毛。运气好的话,你会看到有人破防、有人暴怒、有人炸裂。运气不好的话,你可能会因为一丁点鸡毛蒜皮的事甚至跟人打起来……
多少个七月十四,我在水边把腿蹲麻了,却还不能清理完一个鸭头!
但是呢,鸭肉的味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是相当受欢迎的,至少在我们这相当受欢迎。所以,我在这一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挨饿,我非得跟那只鸭子较劲不可,一天不吃饭忍着到晚上再大快朵颐。
现如今,我们不用那么辛苦清理鸭子,随便找个菜市场,自有人给我们处理得干干净净。
七月十四也变得不太一样了,冥衣可以买现成了,还能配上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微波炉、洗碗机、手机、平板、小车等等,甚至飞机、航母、太空舱,应有尽有,非得让老祖宗们与时俱进不可。
甚至,你过不过七月十四,其实都无所谓,毕竟身在城市,到十字路口烧纸总是不好的,想找条河扔纸灰也怕污染环境。
也许以后,这节日会搬到虚拟世界,那里面想怎么过都行。
那么,你们那里的中元节怎么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