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我们这里称”馍”。小时候盼过年,其中一个主要愿望就是能吃上白馍。
记得那时候粮食供应紧张,白面主要是用来擀面条和搅面汤,平时吃的都是杂粮馍和窝窝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天白馍。
28把面发。也就是每到农历腊月28这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发面,准备蒸白馍和枣花馍等。这一天,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馍香。
那时候去舅舅家走亲戚,回来都要背上舅舅家蒸的枣花馍,寓意是有靠山。外甥,枣花馍是三角形的;外甥女,是圆形的。
还有就是上坟祭奠已故亲人,白馍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时候常常想,要是能天天吃白馍该多好啊!
后来生活改善了,不但能天天吃白馍,还可以顿顿吃白米饭。年轻人大部分都喜欢吃米饭,我也不例外。
再后来,又提倡食物多样性,日常主食中,又增加了杂粮。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步入老年后,杂粮饭已然成了主食,平时几乎不吃白馍,最多蒸个白米饭吃。
从去年开始,白米饭改成了糙米饭,面条和饺子皮也都改成了杂粮的。平时几乎不买馍吃,都是自己在家蒸各种五谷杂粮馍。
过年就不一样了。虽说平时抑制住了对白馍的执念,但每逢过年,我都会囤一些馒头,似乎只有这样心里才有底,才能过个踏实年。这囤的是情怀、是依恋。
由于今年情况特殊,家里囤的尤其多。刚开始买了20个,算了算恐怕不够,后来又补充了16个,共36个。
除夕这天拿月子中心16个,只吃了两个,房间温度高,怕放坏了,我只留下6个,让他们第二天大年初一再吃一顿,剩下的12个我们又拿了回来。这样家里就有32个大白馍。估计去年一年我们也没吃这么多。
过年了,也不讲什么养生不养生的了,大白馍放开吃。这几天,老两口每顿都吃,越吃越好吃,象是要把去年欠的统统补回来似的。
这爱吃大白馍,是基因里带的,难以抑制。
往年春节,我囤馒头的结局都是霉掉。今年接受教训,打算用空气炸锅烤些馍干出来,省得最后再霉掉可惜了。
老伴儿说不用烤,不等发霉就吃完了。
没想到,他这个一向无米不欢的人,也喜欢上了这大白馍。
我想,我们对馒头的执念,也就是对麦子的执念和土地的热恋吧。
如果有人不理解这种情怀,那就去“只有河南”看看吧!看看那些老人们宁愿冻死饿死在山上,也要把小麦的种子留下来,你们就啥都明白了。
女儿从断奶开始,我就给她做各种面食吃,养得胃口超好,身体倍棒!
如果外孙女将来让我抚养,我同样会培养她喜欢面食,拒绝一些乱七八糟的营养品,照样会养得结结实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