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小谦《峨山陈氏考》节录

吴小谦《峨山陈氏考》节录

作者: 江南兰花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8:31 被阅读49次

郑能田文:昨日,看到一篇原《温岭县志》主编吴小谦老先生撰写的关于峨山陈氏的文章,使我有了不同意见。兹录吴小谦《峨山陈氏考》原文于下。

陈姓是温岭市境内大姓,据我们知约有七个谱系,即峨山陈氏、山下陈陈氏、陈家洋陈氏、锦屏陈氏、莞渭陈氏、高龙陈氏、箬山陈氏等。以峨山陈氏徙入最早,分布最广。

峨山陈氏,原籍福建长溪。在唐僖宗年间迁入温岭。据《峨山宗谱》记,始祖陈麟,生三子,长子谋、次子谦、三子伦。三人在朝为官,谋任户部尚书;谦懿宗朝进士,招为驸马;伦僖宗朝进士曾任郡守。三人为官清正,亦有抱负,因宦官专权,不能施展才能常受压抑,唐中和元年(1881),黄巢之乱陷京城,适逢母卒,返闽,又逢闽乱,“村落户闭白昼”,父子商议遵古道“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教导,航海至乐清湾居新城即陈家宅,后迁峨眉(即今温峤镇峨眉村)。该村今尚有遗迹,峨眉陈氏大宗祠,祠屋三间,祠前有旗杆八柱,还有约800年树龄古杏树二棵,左右分列,枝叶茂盛;祠前古道边还有陈氏宗庙,塑有陈麟、陈谋、陈谦、陈伦像及唐公主像,香火不断。

峨眉。据清三十二世孙陈懋安《峨山记》云:太邑二三十里曰峨眉山,前隶黄岩三十六都,自明成化分割,今隶太平平泉之十八都也。四面环山,融结蟠草,最为幽邃,中开一坞夷旷,约数百亩。吾族十三世祖六一居士三复公麟,癖于山水厌世遁迹,搜奇剔隐潜居于此后,开辟经营,镇龙蛇虎豹、魑魅魍魉,而有之可居、可樵、可耕,是足族众之所喜爱也。北面高山峨峨,峻极云汉,若峨眉、若鹅鼻、若将军岩,丹霞嶂耸而奇,下有龙聪井、丝潭、眠牛沼、鸣玉涧、瀑布泉,水清且洌,松竹草树蓊然而深,此真登临啸咏之所宜。亦在附近复建资福、妙严、龙元、前定四寺。现尚存有《妙严寺重建碑文》一块。

此后子孙繁衍,分居温岭各地及玉环、乐清、台州、仙居、临海、金华、东阳各市县。清三十五世孙齐登《峨山陈氏分迁记》载:“第六世告昌公赘居闽溪,后分居莞岙、路边、涧桥、河岙、中扇、沙角、横屋等地;第七世用善公乔居乐邑新坊;第九世演公迁赵岙;欧公迁金华、东阳,又分支天台;十二世铭公迁黄邑云墩;第十五世希豹公居黄岩百步沙;第十七世云第公赘居陆洋,又迁庄里、白峰、下泾头;仁源公迁住岩下、小球;仁赘公迁住车路;仁封公迁居唐山;第十八世敬赐公迁居古城;第十九世迪元公迁居大溪;覃奇公迁居后泾;覃直公迁大池;生公迁芳杜;祥琪公迁蒙岙;寿云公迁杏田;第二十二世良珂公居新河;良璜、良球、良珰、良环诸公迁岙口;良璃公居湖亭;良公居翁岙;良瑁公居岭下陈;良计公居姚司洋;良璐公居梅溪;良公住河岙;第二十四世世杏公迁临海赤山,世莲公住茅坦,世表公住潭池;二十六世庆顺公迁山后埭;庆公迁虞岙;庆赐公居毛洋、玉城西潭;第二十七世朝高公迁南山;朝星公由岩下居瓦屿;第二十八世迁献公迁太邑县城;显标公居屏下,后裔迁塔龙头;茂亿公迁小泉;第二十九世承杰公同弟迁莞田;承瑞公迁虞岙;承珮公迁螺屿;承瑛公迁温岭;承辅迁虎啸;承茂公居湖雾;承引公迁居东邑三江;承福、承禄公迁莘山;元庆公居汇头;第三十世进葆公住下岙,第三十一世振亮公自黄岩迁毛燕。

峨山陈氏字行,一世至五十世:世弟千维进,诜宋甲义守,尚中庸精纯,得敬蕃盛乾,穆高峰易直,廉慈惠恭宣,介结庄严静,肃和祥福泽,延绵悠远燕,翼诒谋传芳。

峨山陈氏重视大宗宗谱的编纂,自宋至今,据现有有关资料可据,已编修十四次。第一次修于南宋绍定元年(1233),十二世孙景温有序;第二次修于元大德六年(1302),赵文藻有序;第三次修于明洪武四年(1371),王叔英有序;第四次修于永乐八年(1430);第五次修于明正统六年(1441);第六次修于明万历八年(1410);第五次修于明正统六年(1441);第六次修于明万历八年(1580);第七次修于清雍正四年(1726)张仕骧有序;第八次修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陈皋有序;第九次修于嘉庆十四年(1809),陈萃有序;第十次修于道光三十年(1850),池杏人有序;第十一次修于同治十年(1871),陈齐登序;第十二次修于光绪二十年(1894);第十三次修于民国十三年(1024),周乃襄序;第十四次修于一九九一年,王法浪序。从第一次编修至第十四编修,共计758年,平均54年编修一次。

其支系莞山陈氏自元至今编修十四次,第一次修于元至大元年(1380);第二次修于元至顺二年(1331);第三次修于明正德二年(1507);第四次修于嘉靖二十年(1581);第五次修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第六次修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第七次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第八次修于清雍正五年(1727);第九次修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第十次修于嘉庆十九年(1814);第十一次修于咸丰九年(1859);第十二次修于同治十二年(1872);第十三次修于1985年;第十四次修于1993年。从第一次编修至第十四次编修时间共685年,平均48年编修一次。

峨山陈氏多次编修宗谱而编入《中华姓氏史——陈姓》一书宗谱存目仅记: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浙江温岭·峨山陈氏宗谱》八卷和清同治十年(1871)《浙江温岭·峨山陈氏宗谱》。可见宗谱散佚情况是多么严重。

峨山陈氏,代有名人。据民国十三年(1024)编修大宗宗谱《人物传》入录约63人,其中进士11人。著名人物有:

陈麟(817—897),字祉庵,祖籍福建长溪人,为闽陈氏十五世孙,因子贵赠户部尚书。唐僖宗年间,因寇乱携家居台州新城(即今温岭市温峤镇陈家宅村),生三子,即谋、谦、伦,为峨山陈氏鼻祖。

陈谋(834—924),字仲猷,麟长子,唐懿宗朝进士,唐僖宗朝历任户部侍郎,寻擢户部尚书,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以廉能著称,时权奸用事,均为邪妄所制,黄巢进京后,适逢母忧归闽,又逢闽乱,揭家航海竞来兹土,占籍新城。天成二年赐进士赤城张文伏为撰行状。

陈谦(841—920),字仲光,麟次子。唐懿宗朝进士,复膺国婚为驸马。广闻博览。黄巢入京后帝走兴元,群盗蜂起,公谋诸王姬,欲兴师剿灭,奈势孤,适逢母忧归里,与诸兄弟商议:“当今朝野交变遁世虽闷,且能安心。”阖室而潜踪焉,卒后与公主合葬于邑唐岭山之麓。东瓯散人崔道融撰《唐驸马陈府君行状》。

陈伦(852—915),字仲孟,麟三子。僖宗朝进士,擢郡守,针对时局叹曰:“时弊不清则民力疲,民力疲则国愈弱,何以使朝廷恢复之志乎?”配夫人王氏附葬于古城驸马公旁。

陈韶(861—926),字君美,谋子,进士出身,授中顺大夫。

……

陈景温,字纯之,峨山陈氏十二世孙,尝从临海王象祖学,理宗朝尝征不起,隐居教授。宋绍定六年修峨山陈氏第一部宗谱,著有《樗野集》,名入《台州府志》人物传。

……

(文中所录陈氏名人,陈韶以下,已属两宋、元、明,唯陈景温可供参考,其余略去) 原文应当收入温岭图书馆网上数字图书馆中了。

相关文章

  • 吴小谦《峨山陈氏考》节录

    郑能田文:昨日,看到一篇原《温岭县志》主编吴小谦老先生撰写的关于峨山陈氏的文章,使我有了不同意见。兹录吴小谦《峨山...

  • 缘结连理枝六十

    施谦与小苏氏坐在枫树下。 施谦:“你看孩子们现在都很好,我带你到处去走走吧!” 小苏氏:“好。” 施谦:“在这里住...

  • 武氏太极翟玉海老师的讲座20180724

    今晚,翟老师从太极的渊源开始讲起,陈氏,杨氏,吴氏,吴氏,孙氏,都是有纵横交错的关系,每一代推陈出新,才有了今天的...

  • 读书感悟《人生的每日提醒》—距佛不远

    文中简述了一位年轻大学生拜访峨山时,问峨山是否读过圣经,峨山表示没有,并让大学生试读给他听听。大学生给峨山读了圣经...

  • 陈氏太极拳陈清平小架教学与体验课

    〖陈氏小架太极拳历史〗: 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陈氏第十五代陈清平创小架太极拳。 ...

  • 吴江去访古(二)

    离开古怀德井,我们跟着华老师来到了吴氏旧宅。旧宅以前的主人吴山,就是为大众捐资凿怀德井的人。 吴氏旧宅在修缮门没有...

  • 大峨山

    雄险断崖云中展翼, 绝临金殿万佛铜亭。 极珍千载道儒藏寺, 奇妙佛光彰显圣灵。 凝翠秀眉分付黛青, 二峨溶洞倩笑娉...

  • 陈大羽

    书画篆刻艺术大家陈大羽 齐白石老人曾说:“赵(之谦)吴(昌硕)之后,独见陈君”。这个陈君即是书画篆刻...

  • 陶山武杰(一)一一记浑圆内功高手、陈氏太极拳传人、馆陶县国术馆馆

    陶山武杰 ——记浑圆内功高手 陈氏太极拳传人 馆陶县国术馆馆长刘文谦 一袭白衣,一头乌黑而略显稀疏的头发,红光满面...

  • 峨峨山自高 渺渺原更广 区区人于中 忙忙何以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小谦《峨山陈氏考》节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xp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