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点大,但是却是个无处不在的话题。
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现实和梦想需要平衡,自己和他人需要平衡,婚姻家庭和社会朋友需要平衡……
孩子喊你陪他玩,可是你正有自己的事情或者情绪要处理;
你在埋头工作,有同事或朋友过来搂着你的肩膀说有事找你;
你的家里一团糟,可是你正忙着追逐你的梦想,
……这些时候都该怎么办?
现实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完全选择家庭(比如从工作辞职回家的家庭主妇甚至有的是煮夫),有的人完全选择工作(比如有的选择单身的人,或者把自己现身给什么事业的人)
一直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暂且不论。
也不是说这样就不行,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平衡。
有人曾说过工作和生活根本就不可能平衡,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似乎是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或者说追求梦想,就必须要牺牲家庭,或者说自己在家庭的投入。
因为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
本来那的确是事实,我也很赞成。
但现在想来,只看到有限还是限制性信念。因为在在这有限内部还有选择的自由。
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无数选择的自由。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个当下。
另一个角度来说,说不可能平衡也是对的。
现在突然想通,不可能平衡,应该不是从有限性上说的。
因为平衡是一种定静,一种稳态。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自己也是有选择变化的自由的。
所谓达到平衡,并不是真正达到,而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没有任何一个点是两者的对等,又做这个又做那个。
昨天我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在朋友圈介绍自己,并跟大家说抱歉,因为我每天读一本书,并推荐给大家的豪言壮语有点狂妄自大了。
实践出真知,每天一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难了,不是做不到,是看完书后,就没有了生活。不平衡了。
太左了,我昨天做的这件事就是在做平衡,往右靠靠。
二是有位做教育的朋友介绍说现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考,而且自从双减后,要想让孩子有点成绩,家长的责任就更大了,权限更多的从老师学校手里转到家长这里。
而且国家出台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法规,虽然不像西方虐待孩子就会把父母抓起来,但是父母也不能随随便便随心所欲的管孩子了。管的不对,国家派人教你如何管。
孩子从以前主要是家庭的,到现在即是家庭的又是国家的。
这是我老早就想做的一件事情,就像读书写作一样。读书写作看起来是一种形式,但是实质是用来解决人们的某些问题,或者说帮助他人或者进步,或者消遣。
让更多父母会教育孩子,让更多孩子幸福积极的成长,这是我在养育孩子教育学生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的感受。
可是现在我正在进行着写作课的学习,还给自己定了读书的目标。
又遇到平衡的问题了。
第三件事去文教局给大宝办休学,还有找医院,找学校,班主任。而每一个点上都会有等待,可我今天的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又是一个平衡问题。
下午突然石先生说信用社那里可以办公了,还要要我马上跟他去。
先别说我的事了。我把小宝送到学校,也没有让他带家门钥匙。如果回不来,孩子还进不了家门呢。又需要平衡。
这样回顾下发现昨天做了不少事呢,除了自己的读书学习没有什么推进外。(也不是一点没有,在那些等待的时间里,我看了老师同学的优秀文章和点评)
生活中的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像物理学上物体的平衡是一个点。
骑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的例子,左了,你就偏右点,右了,你就偏左点。无限循环下去,平衡了,也前进了。
你让它在前进中每一秒都在平衡状态,不可能。
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它停下来,它会躺倒在地,不动;或者你给他支起来,它站着,不动。
呼吸也很好诠释了平衡的真谛。
机体吸够了就开始呼,它呼完了就开始吸,这样的动态平衡中人就一直活着。
让它定在一点的话就是停止呼吸,就是死亡。
也有人会说,可以憋气。憋的是口吸的气,是不是接下来就要长长的呼呢;如果憋的是呼的气,接下来就会深深地吸呢。
本来对于昨天一天几乎没有做自己的事还有些遗憾,可是想到平衡之道。立刻就放松了,知道今天做什么了。
左了就右一点吗。
呼了就吸一口吗。
如果今天再有迎面而来的事,还是要去迎接。这是我的第二个原则模型。该来的都会来,是来考验我成就我的。
(也许你不用这样,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确定对自己来说不是处在舒适区的选择,而是挑战成长的选择就好。)
就当是深呼吸憋气了,还增加肺活量了呢。
不过,要是憋到了极点,可是要主动回归的。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私房课第19篇,1673字,共2877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