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杉品牌营销中提到一个词,销售日历。
就是把需 要做的一些事情固定在日历中,重复重复再重复,按照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频率重复固定的动作。
久而久之,在记忆中有了沉淀,印记。
当需要消费某个产品时,第一个跳出来的,不就是品牌吗?
公司营销部成立已经10个月,目前业绩差强人意。
不谈大环境,也不谈过程中所走的弯路。
仅仅用销售日历的模板来检验一个业务员或者部门经理或者自己,是不是发现,重复带了了无数的枯燥乏味,常常偏离既定的计划,一次一次发现错了又回到原点。
循环的不是销售日历,是偏离回来再偏离的往复。
所以就有了,一部分人无比努力,每天忙得两脚不沾灰,结果缺乏业绩;一部分人天赋极高,表现出了极高的业务水准,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们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销售日历。
品牌塑造可以通过销售日历的方式,销售业绩同样适用。
在我看来,销售日历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内容。
第一:要事第一。
既然能够上销售日历的榜单,肯定不能是小事。
比如固定公司周年庆时间1月16日,开商企年会,奖励商家年度贡献,发布新产品,公布公司新年度奖励政策。
比如每个月固定的会议时间,雷打不动,也无需通知,每一个人都知道提前准备,提前安排时间。
比如大客户的维护,固定时间电话联系或者固定时间拜访,让他及他的团队都习惯我们的出现,带着他们的节奏走。
比如大型工程,不能停留在业务员层面,要紧盯机会,发挥公司人才,政策优势,协助抓单,时不我待。
回到之前的现象,整日忙忙碌碌的人,出不了业绩,主要原因把精力耗在最容易做的事情上边,有意无意的逃避重要的难一点的事情。
如果做了前期计划,第一时间去做的一定是提升业绩最快最多的事。
排序有了对比,重要而紧急的;不紧急但重要的;紧急不重要的。一目了然,眼里有了聚焦点,不至于长时间偏离轨道太远。
要事第一,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能成事的标准之一。
第二:刻意练习
销售日历的一个属性就是重复。一周,一个月,一年都可以。
日常工作以周计量,销量考核以月计量,年度目标或者重要客户生日以年计量。只有固定了自己的工作量,让平凡的或者机械的工作分摊到一周的时间里,让星期天作为工作的间隔,刻意练习,扎实基础。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一定发生质变。
第三:量变质变
销售日历束缚自己在自己的跑道上狂奔,时间累积,量变质变,完全可以显现。激励自我的还是内驱的动力,没有比见证自己的成长更有效的了。
长期主义的福利,好多人都看不到看不见拿不到。
恰恰营销日历可以帮助我,成为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