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实上没有人可以预测股票市场的涨跌,近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单边上扬,的确有高估之嫌,4 月末的震荡已经说明了问题。但问题是,如果市场一直被高估,怎么办?这个问题几乎在近20 年中,始终困扰着专业人士,这也是段永平花了62 万美元同巴菲特吃顿饭最想问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显示,股市有时候高的可以更高,低的可以更低。
2.战胜高估市场最好的办法是时间,因为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这也是我们提到投资的中长期财务目标的原因,1997 年犹在眼前,一晃已是10 年。2017 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今天的你决定。
3.事实上,2001 年到2005 年那场持续5 年下跌50% 的大熊市发生时,每一个地球人都知道2008 年北京要开奥运会。据我所知,日本政府并没有打算让其股市下跌很多年,可是20 年前在日本买股票的人,理论上到今天还没有赚到钱。
4.1993年上半年上证综合指数达到1500点,2005年股市下探到998点,理论上历时12年的投资都没有赚钱,
5.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A:事实上,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政策市,各国政府都在运用各种政策影响着包括股市在内的经济走向。
6.找到合适的投资方法或合适的管理人是投资成功的法门。但在投资的过程中,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也只能增大胜算,无法消除风险。
7.已有的日子,唯一遗憾的是,在证明每个人都有达成财务自由可能的同时,却没有过多地提醒其间的艰难与残酷。不要指望每一次努力都有正向的回报,我翻阅10 多年前的笔记,见上面有一段文字:“我们今天播下的种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如果能有80% 发芽,60% 开花,30% 结果,我们的幸福就已经足够。
8.衡量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是,在经历周期之后,①跑赢大市;②绝对盈利;③解决问题。
根据二八法则,以及从历史经验看,三条全部通过者甚至不到1%。好消息是,中国有1.8亿股民,1%就是180万人。
9.股票投资是通向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但大多数人应该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将合适的资金交予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管理,这样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符合社会分工的法则。
10.价格是得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出入口。价值与价格在现实中常常混为一体,密不可分。投资者关注价值多些,投机者关注价格多些,纯粹的两个极端并不多见。
11.我们的投资对象不拘泥于特定的行业,主要是看目标公司本身是否物有所值。相对于各种热门的概念而言,我们更关注企业基本面。
投资对象的选择标准是“好企业、好价格”,即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运营优秀的企业。
12.我们喜欢的企业类型至少是:① 盈利;② 持续性盈利;③ 可增长的持续性盈利。我们较为重视的指标有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市盈增长比率(PEG)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但我们受骗上当和看走眼也是常有的事。
13. 在投资成功的道路上,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韧、毅力、资金性质、投资规划、沟通能力、善良人品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
14.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再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复再重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无聊与寂寞中坚持不懈地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