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书单

2018书单

作者: 最后又将一切都忘却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7:57 被阅读65次

·《离开的,留下的》by埃莱娜·费兰特

开年第一本。四部曲进行到第三部,已经沉重到有些不忍心读了。认真地审视这不长的描写中年的段落,去推翻固有的一切。利拉又一次变得光彩照人,这是命中注定的,她就是我们成长中的阴影,被冠以“闺蜜”“姐妹”的称号,又总在暗自比较,较劲,相爱也相恨,有时甚至想要对方死掉。这些隐匿的心思在作者笔下清晰地暴露出来,字字真实。主角埃莱娜一直想要的都是逃离,逃离童年,逃离生命中的破碎与暴力,犯罪,破败的城区和腐烂的气息,还有利拉……一切令她如鲠在喉的,却没能逃离、始终血浓于水的东西,渗透在她的书,她的方言,她的举动,她的眼神和选择中。是的,她没能逃离,无论她走到怎样的位置,过往的一切始终如蛆附骨,就好像她又一次犯傻,跟着尼诺跑掉,我还以为她兜兜转转总算聪明点儿了呢。中年,空虚的无穷尽的重复,消磨掉人对生活的所有热情,岁月轮回,曾经发生的也要在年轻的孩子们身上再演。离开的,留下的,是谁留下了,又是谁离开了呢?

·《巨人的陨落》by肯·福莱特

读客家的营销做得是真的好,因此本书给我一种强烈的过誉之感。作为历史常年在及格线边缘晃荡的正宗理科生,面对以一战为主要叙写背景的书籍还是有些茫然的。本书通过虚构和真实人物相交替的方式勾勒着国家间千丝万缕的练习,然而人物脸谱化严重,角色们太过正义,结局太过美好,让人感觉虚无和不真实。真正的大场面并没有带来热血沸腾之感,与《冰与火之歌》铁血的隐忍也是不同的,说到底,是作者笔力不足。当谈到“我们的孩子可能还会经历一场世界大战”时,轮回感油然而生。作者大概不会再展示什么新鲜的东西了,所以不会看续作。

·《笑傲江湖》by金庸

这些武侠小说能将几代人迷得神魂颠倒,果然是有原因的。冲突、情节的连贯性,再加上鲜少有人能出其右的人物塑造功底,笑傲可谓是金老至臻化境之作。虽然对于令狐冲为何对小师妹念念不忘而愤懑(每次为情所伤就要让自己被捅几刀);对于任盈盈的大度感到恐慌(男作家写女性角色的缺点恐怕就在这里),但人物的总体行为还是符合逻辑的。开头部分的主角引入相当精妙,以他的口才,天下除了小师妹恐怕没有他追不到的女生吧。

·《活着》by余华

这本小书获得的成就令人震惊,以多种语言被出版,正文前长长的序便吊足人的胃口。故事并不复杂,立足于建国后动荡的历史,那些在历史课本里有名有姓的大事件,这里都有提及。写法是在过去与现实中往复的插叙(?),这样写的好处是,无论描写的过去有多么惊心动魄、风云跌宕,我们眼前的总是垂垂老矣但申请云淡风轻的福贵和他的老牛。这个人非常特别,他是历史的见证者,经历过富有的少爷生活,经历过被国民党带走充兵,经历过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后桌曾戏言这是一本集中了各种死法,只有主角一直活着的书——在平淡的叙述里,仿佛感受到他看破世事的平和。世人赞赏他的乐观,我却觉得他的妻子和孩子真的惨,这是那个残酷社会的真实写照,福贵才是所谓命大的少数人。无论如何,当故事讲完,福贵牵着牛悠悠远去,“黑夜从天而降,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降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者近乎隐逸的闲适。的确,没有什么比“活着”本身更重要了。

·《呐喊》by鲁迅

我实在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评价这本书,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水平。倘若志趣解读最表层的内容,又辜负了他所写下的文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学习先生的文章吧。

难以释怀的《故乡》,小学只学童年那部分,还以为只是小孩子们快乐玩耍的生活片段。于是读不出其中微凉的悲哀,在世俗成见与生活景况两相逼迫下终究愈发疏远了。那种从伤痛中抬头看只留有淡淡的色彩的笔调是先生最擅长的,平淡地虐心,让人无法呼吸。整本书反映的社会现实,说实话我并不能完全解读透彻。读完全文再看序章,又有了很多感悟,日本留学时见到的一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在此又一次提及。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前行时的举步维艰,在黑暗里没有任何希望的灯塔。因此我愿与勇士一同呐喊,一同去抵抗未曾相信过的命运。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by J.K.Rowling

I never thought I could finish this book so quickly. With over 800 pages, it gives us a completely wonderful story about growth, bravery, sensitivity and many other things. After being bullied by Umbridge, teenagers give out their own appeal and defense. The fighting in Department of Magic was miserable. I felt desperate after the death of Sirius - Harry Potter lost his last relative and became lonely again. If I could say anything about the loveless, cruel but genuine adults' world, I hope it comes as slowly as possible.

·《霍乱时期的爱情》by加西亚·马尔克斯

金句极多,我摘抄下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几乎已成名著标配的优美文笔和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总的来说是男主角喜欢的姑娘嫁给了高富帅,熬了五十多年熬到高富帅死了,又重新和姑娘在一起。而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他有过无数个情人,无数段露水人生,但他“始终为费尔明娜保持心灵上的忠诚”……很抱歉我无法苟同本作的价值观,尤其是最后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我看的时候只感到难过。有人说这就是现实,而文学的意义也不是让作者和读者在世界观上达成一致。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伟大爱情故事,并非我所爱。

·《红楼梦》by曹雪芹

我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把这本书读完的,如果不是面临高考,“不得不读”,这项成就至少要推到二十岁甚至三十岁完成。事实上,它蕴含的力量是五熊的,从枯燥隐晦至令人昏昏欲睡的开头,笔锋一转是省亲的辉煌与大观园里的欢声笑语。想要什么伸手就有了,吟诗作画赏花赏雪,现代人看来有些空虚的生活方式里,他们一点一点长大。命运从不宽限任何一人,它的无情在开篇第五回不早就淋漓尽致了么?噩耗连连,家财散尽,冷清的时候,最想不得往昔的美好。幸而续书的人不似曹雪芹那般无情,于是我们看到“贾家延世泽”,贾芸中举,也看到宝玉夺得高分之后杳无踪迹。石头记,石头记,贾宝玉才是全剧的主角,他反叛,他不羁,他从来不循规蹈矩,甚至让人厌烦他的无所事事。然而正是这样,他于人间“游历”的一声,才算是尝到了冷暖皆有的滋味,“上演这伤金悼玉的《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一切荣华终有尽时,绝世风光捱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才是爱情悲剧背后真正的东西。还有对封建观念的反抗——大观园的女儿们同样也是多面的。她们可以使勇敢的、爽朗的、端庄的、率真的、精明的、淡漠的……

我想我会一遍又一遍地这本书的。

·《冰与火之歌3冰雨的风暴》&《冰与火之歌4群鸦的盛宴》by乔治·R·R·马丁

话不多说,祝马丁老爷子长命百岁,将这个绝世巨坑填完。向所有书荒的少年们安利这本书,真诚地,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文化苦旅》by余秋雨

慕名已久。作者说这是一场“苦”旅,我却觉得一点也不苦。能环游世界去寻访文明与文化的遗址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句子每个场景都有鲜活的图画与其映照。千里之行,由中国走向世界,恢弘壮丽的往昔湮灭在历史滚滚车轮下,只是在其前驻足凭吊,都会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吧。作者的文笔自不必赘述,然而他实在太爱用排比句了,略略惊艳后就感觉审美疲劳。大概是一本极佳的中学生作文素材。

·《老人与海》by恩内斯特·海明威

落日余晖在大海上拖下一道逶迤的长影,小船上还有着斑驳血迹,马林鱼的残骸被渔线缠绕在一侧,空旷的眼眶惊人得巨大。我为它冷酷的凝练拍案叫绝,纵然读的不是原文,也能感受到文字的简短、干脆、有力,叙事凝练,并不轻易描写,可一旦描写便是惊心动魄,叫人终生铭记。故事抛下了开头结尾,便是老人的独角戏,他自言自语这,在小船上,熬夜,吃生鱼,同鲨鱼搏斗——绝不是病恹恹躺在床榻上的人。他年老却强壮,骨头相当硬朗,而最重要的是他硬汉的精神。看看海明威怎么写他的眼睛吧!“他的眼睛是大海的颜色,透露出乐观和永不言败的神色”,于是和鲨鱼搏斗那么艰难惊险甚至命悬一线的事也显得平静了。眼前似乎有那么一张GIF,老人和小船在大海里,背景是不断交替的昼夜,每一个变化都被书写得如此美丽。

·《看见》by柴静

柴静用十年的记者经历写下了这本书,也确实值得我们用十年在树上勾勒批画。记者的身份使得她可以洞察广袤大地上的世情冷暖,知悉我们听说了会震惊无比的黑暗。然而它们的真实性也前所未有,提到的每个案例都深刻,《双城的创伤》更是令我想起往事,那些不被成年人理解,孤独,受折磨的心是在移情之后才被阳光照进来的啊。

·《骆驼祥子》by老舍

初中时是必读篇目,老师也在课堂上分析了“三起三落”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但我只是草草翻了翻。如今再读,没几天就看完了。老舍京味儿十足的语言将人一下子拉回了上个世纪中期的北平。这是一个伤痛的苦事,内核其实黑得不行,读《人间失格》的时候就联想到了这本书,一个人的堕落。由年轻力壮、朝气蓬勃到行尸走肉,中间经历的正式残酷社会的写照。吃人的不是旁人,而正是这个社会啊!纵然没有点名,可老舍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讽刺。最后的夏天,雨下得真闷那,其实寒来暑往数年过去,雨打风吹去的,不是风流,而是人心。

·《罗密欧与朱丽叶》by威廉·莎士比亚

很奇怪。隔着出身、时代、地域、语言的隔膜,却是如此易读的一部戏剧,尽管里面的人物说话都文绉绉的,但就是非常美丽,有整段抄写的冲动。因为羽生才去看了这个剧,后来又发现小李子演过电影,惊世的美颜之外是对光阴的感慨。What is a youth里唱,光阴会逝去,花朵会凋谢,而青春与少女亦如是。悲剧在落笔之初便可以预见,世仇之家的儿女们注定会牺牲陨落,主旋律响起的时候,仿佛真的有亿万朵玫瑰在身畔绽放,凋零。又是羽生结弦拥抱世界的鲍步,灯光,白衣,冰花缠绕。无可逃避的宿命,绝望的吼叫。诀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by林奕含

绝美。难以描述。如樱花绽放的转瞬,如武士挥刀的决绝。想用很多震撼的词汇评价它,却统统是虚妄和幻灭,仿佛梦里的灯火一闪一闪,少女们的青春在声色里,秋风扫落叶般苍凉。作者的文才横溢得如填上的星辰,同时又拥有超出常人的美貌。怀玉即为原罪?李国平给我们肯定的答案。

在此之前,尚未有一册性侵题材的小说能取得如此空前的名望与热度。作者林奕含的自杀和流传的视频采访更是点燃了流行的火苗。在蛋糕一般甜美的书名下是分为三段的残酷故事。彼时姑娘们尚年幼,不明白何谓“爱”。这样做就意味着我爱你?那为什么要让我感受到痛苦呢?醉在温柔乡里的女孩们时而质问。无数年的幽暗岁月里,仅有的私人时光是在卧室、宾馆、散落着另一个男人衣服的床榻上。况且思琪最在意的,只是那些有生命和自我的文字,怎么可以这样被玷污呢?于是林奕含明白了:象征,比喻,是这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几十年过去,作者仍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过去,在留下最后的文字森林后悄然离世,足以证明性侵会对一个人的身心造成多么巨大的影戏。又有多少姑娘们有着同样的苦楚却在隐忍着前行呢?我多么希望她们能像我在作文里写,“孤身一人踏上去报案的路,长发在身后飘扬,大学铺满了她来时的路。”我很高兴#MeToo#会火热起来,我希望这火烧的更明亮,让所有灰霾散去,照亮世界。

·《失踪的孩子》by埃莱娜·费兰特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追了一整年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终于落下帷幕,而我从书中旁观了埃莱娜和利拉分分合合的一生,长达半个世纪的友情。老去之后的生活果真令人胆寒,但我们不应该恐惧,这是生命旅程的必经之路,不是吗?拥有一个天才女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并不知道答案,因为她们的人生始终交叉缠绕着向前延伸,任何一个人的缺失都无法让她们成长成今天的模样。那么,埃莱娜,请把利拉找回来吧。请像九岁时那样,抱住她,告诉她自己爱她。

·《三国演义》by罗贯中

“念刘备、张飞、关羽,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英雄们惺惺相惜的初见犹然在耳边,然而他们的身影早已化作历史书页间的飞灰,同样失落的还有无望的守望。正所谓,兵家条框,你来我往,兵铁相交,冷光卷刃。曾有两军阵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曾有斗技智勇风卷旗幡森然如刀。何人评说?唯卷首《临江仙》一片,勾勒尽英雄叹、书生志、男儿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许三观卖血记》by余华

这些日子越来越喜欢语言平实近乎白描的小说,而余华则是其中翘楚。不同于马尔克斯的华丽、普鲁斯特的百转千回,余华的文字宛如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生活的流水账,平淡而扣人心弦。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得比《活着》更好,它并不是历史事件的简单铺排。以“卖血”作为全文线索——“每当撑不过去的时候,我就去卖血。”卖血象征的是活下去,是在那人人自危的时候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事。纵然是平凡的人,也想在乱世中活下去。

而全文的高潮短暂又平静。当许一乐肺炎住进上海的医院时,许三观也踏上了一跳去上海的路——一条绝望之路、希望之路、生命之路。“他要一路卖血去上海。”平平静静地推进情绪,依旧冷静的笔法早就令看的人热泪盈眶。当许三观一边往嘴里塞盐一边喝冰冷的河水时,已经震撼到合不拢嘴。一个人为了生命究竟可以做出什么呢?还有为了爱,为了亲人,为了幸福……余华是真真地写出了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贯穿全文的“一斤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每一处都经典至极。

·《堂吉诃德》by塞万提斯

“桑丘老兄,你想必知道,老天把我生在这黑铁时代,是为了在世上恢复黄金时代,就是人们常说的光明时代。我这人是专门来承担艰难险阻、建树丰功伟绩的。我再说一遍,我要让圆桌骑士、法兰西十二骑士和世界九大豪杰的事业重放异彩;我要压倒什么普拉提尔呀、塔布兰特呀、奥利万特呀、提兰特呀、太阳骑士呀、贝利亚尼斯呀等等古代那一大帮赫赫有名的游侠骑士。我生逢其时,定要建立更伟大罕见的武功,让他们当中最光彩夺目者也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天才与疯子不过一线之隔,堂吉诃德骑士精神不死。

·《神们自己》by艾萨克·阿西莫夫

读过的最好的一本阿西莫夫的作品,阅读体验极其舒适。全文最佳是第二部分,对外星人的构想可谓是ABO始祖,最后揭开真相使我拍案叫绝,这就是阿西莫夫最擅长的点子,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在结尾处带来极其震撼的东西。“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作者的野心想必不只局限于写一个有爱情描写的科幻小说,他还想讨论人类面对科学的态度,真理家在艰难地呼喊而无人问津的悲剧,是不是现在依然在发生呢?看吧,即使是神,也无能为力。

·《强风吹拂》by三浦紫苑

真后悔两年前就有读的机会,却错过了这本书。如果能再长一点该有多好,作为一个深爱跑步的人,看到这本书始终是相见恨晚。有些风景是只有跑步时才能看得到的,而跑步毕竟也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不论训练时有多少人陪在身边,最终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冲向终点。书中的青春气息让人怦然心动,那些微风、阳光、呼吸和汗水拼合而成的、金子般的时光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dw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