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特殊的暑假,我过完14岁生日的第二天,天刚破晓,就听见父亲叫我。跟我走吧。我们去砖厂。
家里穷,买不起车票,出门谋生全靠两条腿。走了一天又一夜,来到一处被大片庄稼地包围着的一孔砖瓦窑前。父亲一声:“娃子,到了。”这就是父亲说的砖厂?这就是家里人让我学艺谋生的地方?父亲说的砖厂就是土坡上的一个砖瓦窑。那晚,自己躺在土炕上,不知咋的,迟迟难以入眠,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屋梁上的檩条,从东数到西,从西数到东,满脑子胡思乱想。这就是谋生的砖厂,这就是学艺养家的地方,一孔砖窑、两间土瓦房和房子里一张土炕、三个储水大陶缸。我想说,那时的我很伤心。
一想到跟父亲学制砖能为家里挣钱,这砖窑是咋看咋美,我居然喜欢上了这里。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起早贪黑地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砖,日子虽苦虽累,但干得很爽很快乐。
最忘不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的制砖手艺。首先是选土、挖土、和泥,挖出来的土要打碎,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杂物,用铁锨堆成土堆,土堆上用锄刨个坑注水,等水渗透后,父亲和我赤着脚在土堆上踩踏,边踩踏边用铁锨翻来翻去,踩得泥巴黏稠有了韧性,就可以制作砖坯。砖坯平台是一块用厚大板做的木案板,模具是一个长方形的砖斗子,可装两块砖泥。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地举起,用力甩进砖模里,用力压平泥坯四角后,把多余的泥用刮板仔细刮掉。刮平后,我就端起砖斗子走到早已平整好并撒了草木灰的场地上,把砖斗子往下一扣,两块方方正正的砖坯就成了。
等砖坯晒干,摆列上架,剩下就是装窑烧制了。窑一点火,父亲的旱烟锅就常叼在嘴上,红红的窑洞口就有自己红扑扑的脸蛋了。累了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红旺旺的窑口,盯着呼呼声中的火苗,想着砖的成色,盼着砖头快出炉。不几天,一排排齐整整的砖头就列队让人检阅了。父亲对制砖手艺粗活细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知不觉中润进我的心田。至今回想,父亲虽然没上过学,但他教会了我做砖要敬敬畏泥土,做人要烧制成色。
⑧领到砖厂的第一窑工钱,我和父亲到县城邮电局给家里汇钱,兴奋的我还在邮电局给母亲写了封信。那封信呀,我用尽在课本上学到的最好的语句,那是我生命里写得最好的一封信。
很多年过去了,九年的时光里,我有许多的老师,上了无数节课,我还是特别怀念砖厂的岁月。还记得那句话:“做砖如做人,一定要精诚,不能忽悠手艺、忽悠盖房的人……”怀念父亲给我上的那节课,是我一生里最生动的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