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听到樊登老师讲读的《父母语言》收获颇多,当时决定做好记录卡片。这本书故名讲的是亲子教育,而讲解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经过大量调查孩子学习差异根本原因不是输在所谓学校和家庭的配置上,而是在3岁前父母和陪伴着的语言。
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证明: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无论出身如何,每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但是这些潜力的开发程度却被早期语言环境中的3000多万词汇量拉开差距。(需要强调的是,这3000万词汇量的差距并不是指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科学证明我们也知道,重复且毫无意义的话语,如3000万次“闭嘴”,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益处。在这些词汇量中,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馈”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知道这个数据有没有扎到很多人的心,我是被深深扎到。因为holiday教育是在我的负能量下成长的。既然已经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与差距,书本还给了一个方法很实用。可优化孩子大脑的“3T原则”亲子沟通术。
3T原则: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培养数学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
你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
充分交流
“你的小裤子上有5个扣子,能帮妈妈/爸爸把它们数出来吗?1个,2个,3个,4个,5个。好了,5个扣子都扣好了,现在你可以去上学了!”
轮流谈话:
让孩子负责扣纽扣,而你负责数数。
培养空间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发现孩子喜欢一个满是泡沫的浴缸。
充分交流:“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你看你的手臂上的泡沫,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都是水。现在泡泡慢慢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
轮流谈话:“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除了你身上,哪里的泡沫最多呢?现在看看你的毛巾是什么形状?对,是正方形的。看看肥皂是什么形状的?对,是长方形。现在我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你看,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培养自制力与独立思考的对话
共情关注:
你注意到刚刚起床的孩子,急着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
“来,我们把衣服穿好,待会儿就要去看外公。这里有条紫色的裙子,还有一条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绣有漂亮的花朵,而粉红色的带有荷叶边。”
轮流谈话:
“你想穿哪一条?”
“粉色的吗?我以为你要紫色的那条呢!”
“你喜欢这条裙子是因为它有口袋吗?”
“原来如此,这样你就可以把外公给你的糖果装进去了。”
“粉色最好,因为它最适合用来不停地转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