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我开启了我的第三个语文教学年,在诸多教学想法和行为上,又有了很多的翻新改进,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我今天真正感受到了作为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感受到了学生进步带来的惊喜。
一、改进了评价语言
从上学期开始,我逐渐观察到,两个班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开始下降,起来发言的学生大多也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暑假里我认真分析及反思了自己的评价语言,认为自己在评价中很多时候基于自身的情感态度及经验认知,没有很好地换位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世界,有时评价思虑得不周全,聆听学生回答时不够耐心、细心、真切,都让我的评价思维、语言从根本上出现了问题,然后继而追根溯源,我认为我还是没有从内心去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怀有居高临下的师者姿态。所以这学期后,我十分注意我的评价语言,力求既可以一语中的,有以激发鼓励为主,目的在于营造更良好的思辨氛围,更民主的课堂气氛。
今天在初三(9)班教学《林中小溪》这一课时,我这阵子有意识地改变收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为学生的“反对”高兴
今天我第一次接受了来自学生的公然反对,而且是四五个一致的反对,我不仅不觉得尴尬,反而十分高兴。当时六个小组在用自选配乐朗诵课文里的精美文句,在一位女生朗诵完以后,我说:“徐嘉奕情绪有点内敛了,如果可以再外放些就更好了。”继而有两个学生就顺着我的思路评价了这个学生情绪不够饱满之类的,没想到从第三个学生开始就反对起我的想法来,说这位同学的音色音调正符合文句疏淡的气氛,过多修饰或情感过盛都会适得其反,接着四五个学生都各抒己见,回答五花八门,各各都显示出信心满满、不容置喙的神情,我当时确实有几秒钟的尴尬闪过,虽然以前也有学生提过异见,但是唯有这一次学生自信的谈吐,充足的理由让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确实导向有误,不过虽然反对着老师,这帮小可爱们依然营造着和谐的气氛,我立马转而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这也一直是我教学中的理念,我喜欢有独特见解的孩子,我反感标准答案式的教学,如果我们可以教育出进可悟美,退可批判思辨的孩子的话,这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
三、学生表达能力的飞跃
当我提问小溪前进过程与人生有何相似之处时,学生流畅精彩的表达让我今天第一次有上课“起鸡皮疙瘩”的感觉,两年后我终于与我的学生有了火花与碰撞。
李雅娴说: 小溪的坎坷路途如同我们的成长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
“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这是一条无比坚定的“小溪”,无论艰难险阻,困难重重,心中坚定目标全力向目标进发,它们从未被道路上的“倒树”“卵石”所阻碍,因为它们相信自己早晚会到达!
“洼地”平静而又平庸,选择放弃的人,注定只能在这浅浅的洼地里度过平庸的一生。
险阻未必是悲伤的,我们何不把它看作一种成长,在困境中找到正确道路走出来的人,定会收获不凡且有意义的人生。
另一个学生宋梦莹说:“小溪怎么样了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来了,绕了一个大弯子,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孤岛。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终于明白: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在这段中有着两条溪水,它们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向,就如人生一般有着很多不同的路。它们都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小溪就如人一样,它想流入大海,人想完成梦想,都在为自己信念努力中,只是在这过程中又有多种不同。“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这条路也就是指人生道路坎坷的人们,但他们却依旧坚信梦想,不管道路有多难,也还是义无反顾地努力前行。“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这又是人生道路上十分顺利的人,他们不需要太大的努力也一样可以达成梦想。文中说到小溪,它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条路,但最后却会汇合到一起。汇入大海就如实现梦想。“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那对于人来说天底下也没有什么不公平。“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不管你是什么人,你的人生又是怎样,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实现梦想。
我才意识到,我以往剥夺了太多孩子表达的机会,而自己讲得太多了,我没有真正理解何为老师,直到今天才顿悟,帮助孩子完成他自己,就是我该做的。
今天让我感到了,课堂该更多地交还给学生,而老师更多的是扮演组织、激励、引导、规范的作用,喧宾夺主的课堂不受欢迎,学生也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只不过有些时候被种种因素无情的压制了,如果学生最后学成了你思想的影子,那绝对不是一件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