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金香盛开的时节,已是人间四月天。

走进现场,深入核心地带,透过风景与人物传递诗意和美,而不是东拼西凑,闭门造车,或仅凭道听途说,这是图文原创散文《郁金香》系列写作的基本立场与态度。——题记

这里是周末(2020.04.12)正午十一点半的兴庆宫公园,在四月的阳光照拂下,紫粉色郁金香像荔枝味儿果冻一般,晶莹剔透,娇媚动人,不远处的金黄色郁金香灿若黄金,更像铺着簇新黄色绸缎的诵经堂,这些鲜艳的色彩总让我想起郁金香的国度荷兰,想起阿姆斯特丹港口的风车,想起荷兰最负盛名和世界为之倾倒的色彩大师梵高。

1877年,25岁的梵高来到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传教,梵高在一间简陋的席棚里开始了第一次宗教集会。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大半薪水用在为病人购买仪器和药物上。他甚至把床让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护理过,每一间草棚他都送去过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却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热病,瘦得皮包骨头。上司以他超越牧师职责为名,禁止他继续讲道。梵高失去了“上帝”,他不得不离开这个生活了6个月的苦难深重的地方。

回味着梵高这段不幸的经历,追思古往今来有多少单纯、热情、真诚、善良、高贵的灵魂,在人世间遭遇过的不公,看着眼前的帝王血郁金香,仿佛梵高就站在这片绚丽夺目的殷红与金黄交汇的色彩中,阿尔的太阳照亮三百四十年前那一缕失恋的忧伤,流血的左耳仿佛无声地叙说一段过往。

此时的梵高,在经历了失恋与失业的双重打击之后,贫困潦倒,到处流浪。这时,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开始学画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学习绘画,比他小4岁的泰奥是一位画商,每月寄钱供梵高学画。梵高后来艺术上的成功,是与泰奥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他的帮助分不开的。

请各位读者贴近这些燃烧的灵魂吧,郁金香不会把你青春的脸颊烫伤。梵高的故事深藏在这一片花海里,他的灵魂真诚,善良,高贵,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贫困损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为生,有时还得找个男人为她的5个孩子挣点吃的。她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一些陌生人。

梵高请西恩当模特儿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满爱情的双手为梵高做饭、煮咖啡、铺床、打扫工作室,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梵高多次为西恩画速写,对她身体的线条了如指掌之后,就画了一张正式的作品,这是一个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妇人,画上题了米歇勒的话:“世上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孤独绝望的女人?”

让我们再次俯下身子,去仔细看看这些郁金香,回味梵高油画作品里最迷人的色彩,追溯艺术家坎坷的人生历程:遥想三百四十年前,西恩给梵高带来爱和温暖,但是好景不长,梵高把泰奥寄来的生活费大部分用在请模特儿和买绘画材料上,经常身无分文,没有食物,西恩劝梵高把寄来的钱留作家用,而梵高坚持绘画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请大家看看这些粉紫色郁金香,她的花语是无尽的爱、最爱。正如梵高先生对待绘画艺术和他身边的劳动者一样。1883年12月,梵高迁到纽南。在这里,他画了很多朴素的农村场景,画了农民、织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画了一幅《食土豆者》:幽暗的灯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深厚的感情。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