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和幼儿园都有很多改革,有些城市的很多公立幼儿园都不再敢教给孩子太多的知识,教了之后会面临很多“降级”(幼儿园等级)。所以现在幼儿园不教授知识,但是孩子上了小学知识方面跟不上节奏,因为一些其他的孩子学知识都很好,老师会根据平均水平教授。小学班额较大,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个别学生,所以只能要求家长在家里单独辅导练习。很多家长不会教授,更多是“吼叫式”教育,弄得孩子不仅学不会,更加不愿意再去学习了。所以,这就导致恶性循环。
那有的家长就很焦虑了,这可怎么办呢?根据我个人的想法,要给孩子储备的是能力。
1自理能力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宝儿,更多时候是四个老人和两个家长围着一个宝儿,陪着宝儿长大。宝儿渴了,心细的老人会直接送到嘴边;宝儿没饿,老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宝儿被照顾的很细致,像一朵温室里的花朵慢慢长大。突然到了小学,就没有人嘱咐宝儿喝水吃饭穿衣整理书包。所以宝儿在同班同学里变成“笨”小孩。老师也会经常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家长应接不暇。
所以对于马上上小学的宝儿来说,自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要知道冷的时候自己穿衣服,上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下课整理书包。能够完成打扫班级卫生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2学习能力
有些孩子上小学前一点基础都没有,但是后来却学习得很好。有些孩子即使有很多基础知识,一二三年级学习都不错,但是慢慢地学习排名后退,家长认为孩子骄傲了,没有认真学习。其实这与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即使没有提前学习知识,但是老师一讲就会,一点就通。而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他所储备的知识逐渐消耗,但是却没有吸收更多的知识。所以二者孩子的成绩逐渐趋向两级。
那么孩子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有哪些呢?包括专注力,理解力,思维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3独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所谓独立能力就是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做事情的能力。有的孩子到了小学后仍然没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一遇见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去找老师寻求帮助。这个不见了,那个题不会做啦。拜托,小学老师怎么会管的了那么多的事情?就算有的老师“心地善良”,但是架不住事情多,心里多少也会不舒服。
还有的一年级小朋友带着幼儿园特有的“爱告状体质”,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时不时的向老师告状,弄得全班小朋友都不喜欢他。在整个班里没有一个好朋友,自己很孤单,还埋怨别人。孩子的情商太低,很大一部分和家长从小的教育有关系
其实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是每个人在儿童时期必须经历的事情。这件事的主导是孩子,家长只是辅助作用。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千万不要特别“勤劳”,去代替孩子做呦。
特别声明,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并没有指谁。所以脆弱敏感的人不要对号入座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