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思维训练营一个月了,看着躺在草稿箱里的一堆残稿,实在担心它们就这样无疾而终。我说我最近生活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我说最近身体不好,精力实在跟不上,我说我想写出来的每一片篇都要保证质量,不能单单追求数量……一旦打开借口的闸门,喷涌而出的都是自己“懒惰”的狡诈伪装,控诉着自己不愿承认的懒惰。再回头看看已经写出的15篇,哪一篇不是在克服懒惰的情况下完成的呢?
我问自己?为什么拖了这些天还没有完成?是没能力完成吗?不是,我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即便当成一次作业,也能憋出个一两千字的。
那……是不愿完成吗?不是的,我意愿强烈,每天都在监督自己去靠近当日学习目标,业余查阅资料学习也不敢怠慢。
那……是不敢写出来并发布吗?也不是,我认真思考过写出来的文字,都是我努力的见证,对自己的不足我也有足够自知并能接受,不追求完美,也能面对别人的质疑。事实上,之前写的15篇,已经为我争取了81个粉丝,114个喜欢,文章已11次被简书官方专题收录,包括心理、婚姻育儿和教育等,而且在点评思维训练营里,已4次荣获精彩品论,这对于一个写作和心理小白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和激励,这无形之中增强了我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这种预先的估计对后续的行为会多方面地发生影响。当个体面对一个新的任务时,他首先会对该任务的价值进行估计。确定出是有价值的任务才会有下一步行为,那么是不是任何有价值的行为个体都会采取行动呢?这还会有另一个选择过程。当个体对自己完成该任务的能力评价很低时,他可能不会采取行动或者选择一个较容易的目标。
正如参加训练营,我报名的时候是有这个信心的,自认为很用心很认真很勤奋,但为何简书的书写,我却没有做到坚持日更文章呢,不是因为我所找的各种借口,也不是因为不能、不敢和不愿。深刻反省之后,我才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这个词:“懒惰”,因为简书的日更不是硬性要求,我就向懒惰做了妥协,抽空慢慢补上就好,让他们在草稿箱里躺几天不要紧,也没人要求没人催的,何必逼自己那么近紧,可这闸门一旦打开就易泛滥成灾,打开草稿箱我惊讶了,原来逃了这么多天了吗!我没有对抗住熵的力量。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的努力,而且是艰苦的过程,他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额自然倾向。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在反抗自身自然性的过程中,心灵还要同“熵”的力量对抗。

心灵进化的金字塔图形,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但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克服阻力,才能实现目标。而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简单来说,懒惰是人生的额一种可怕儿消极的力量。
人人都有懒惰,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者,包括聪明的人、愚蠢的人,也包括健康人和残疾人。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我们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炽热,智慧多么过人,只要深入反省,就会发现自身懒惰的一面,他是我们内心熵的力量。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他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家庭尽职尽责,然而,就懒惰而言,它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恐惧感。并非所有恐惧感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感与懒惰有关。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对他们是有威胁的,他们不得不做大量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却不想吸收它们。他们抵抗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害怕不得不做的大量工作。
要促进心智成熟,就要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这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作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和角色,我们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打造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懒惰就像魔鬼一般狡诈,使得当事者不仅擅长伪装和欺骗,还会想方设法让懒惰变得合情合理。哪怕其意识思维已成熟到一定程度,他们也未必有能力去了解懒惰的本质,并与之进行对抗。假使他们有机会进入某个领域,获取某种新的知识,就很容易出现懒惰的情绪,并产生恐惧。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觉察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够找到懒惰的痕迹。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