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湘学复兴的推手【邓显鹤】(下)

湘学复兴的推手【邓显鹤】(下)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7-31 06:02 被阅读0次

从道光十九年始,邓显鹤的乡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工作进入了高峰期,也是成果最辉煌的时期,证明他真正把这项工作视为其治学的主攻方向。就在开始编辑《沅湘耆旧集》的这一年,他又在筹划王船山遗集的编刊工作。

王夫之以其思想、学识、人格给予了清代湘人湘学以巨大影响。邓显鹤对这一乡贤早已心存景仰,认为“此老志节风义,求其位置,当在亭林、黎洲二老之间,而世少知者。无论其他,即近时盛传粤中所刻《皇清经解》,托始二老而不及先生,则以世之知其书者少也。诚不揣固陋,欲发愤刊刻其全书,上之史馆。顷星陔太守寄示史馆所撰《儒林传稿》,有先生专论,知公论在人,当不尽泯,然安得使海内家有其书之为快也”(《邓显鹤致宗稷臣手札》,温州图书馆藏)。他还说:王夫之“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显鹤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锓木,嘉惠来学。以是强聒于人,无应者。道光己亥寓长沙,时方辑《沅湘耆旧集》征求先生遗诗”(邓显鹤《文钞》卷二《船山遗书目录》),湘潭著名文士欧阳兆熊介结其后人来,言及王夫之六世孙家藏王氏各种遗书于家,谋求刊行。“余大喜过望,次年春,遂开雕于长沙”(同上)。
道光二十一年(1841),《船山遗书》刻成,共收书十八种一百八十卷。这是王夫之著作首次大规模刊印。邓显鹤主其事,并撰《船山著述目录》,不仅为世人第一次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船山书目,让世人了解到王夫之学识之渊博,还以极严谨、极沉痛之语言论述了王夫之人格节操及其思想著作的价值。

《船山遗书》的刊成,在海内引起广泛影响,也成为邓显鹤从事乡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事业的顶峰。此书于船山学说自此发扬光大厥功至伟,对湘学的复兴推动巨大,作为该书出版的主要推手,邓显鹤更备受世人称颂。王闿运对邓显鹤推举王夫之的功劳评价很高,他在《邗江王氏族谱序》中说:“船山祖籍维扬,本勋华世胄,遭明社鼎革,避世隐居,乡人无闻知者。至道光时,始得邓南村表彰之,求其遗书及其族人,则正有居湘潭以富商者,好文学,出重赀聘通人校刻姜斋说经史各书,而船山始显。”

《船山遗书》的刊印,集中体现了邓显鹤从事湖南乡邦文献整理的根本宗旨。他通过编刊王夫之充满了民族精神的遗著,起到了表彰其高尚的民族节操的作用,激发了清代湖南人的民族血性。

民族意识和节操在清代是凝聚汉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是在抵御近代西方列强的斗争和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都有着湖南人雄健的身姿,他们无不受到王夫之民族意识的激发与民族节操的鼓舞。王夫之书中传播的民族意识是造就血性湖南的精神食粮,索其原始,不能不归功于邓显鹤对遗书的编刊。他不但是船山学说的最早宣传者,也是船山学说的忠实服膺者,这从其为学秉持经世致用的思想,搜集、整理、编辑乡邦文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可看出。

对湖南乡邦文献的贡献,就其大者说,他还广搜佚文,重加编次,刊刻了元代欧阳玄的《圭斋集》,使之成为最善之本。他详审编刊了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的《周子全书》。邓显鹤“书成甚喜,曰:‘是书与《圭斋文集》、《船山遗书》皆吾楚不可少之书。顷年次第精刻,私愿遂矣’”(邓瑶《行状》)。道光二十九年(1849),邓显鹤七十三岁时,还编成初被梁启超夸为“最称精审”,不仅当时仿效,且后世论者无不赞其为天下名志的《宝庆府志》。该志不仅网罗旧闻,综核精密,断制谨严,勒成信史,且培育了湖南舆地之学。其地志一门,邓显鹤召来困居乡间、默默无闻的邹汉勋兄弟,由其主持实地勘测,文字辅之以图,尤为精确无误,在志书修纂中实为首创。经此一役,邹氏一门精研舆地之学,为湘学新添了一门可夸耀全国的实学分支,成就了几代舆地学专家。

邓显鹤“少时即隐然以楚中文献自任”(邓瑶《行状》),“一以纂著为事,系楚南文献者三十年”(《清史稿·邓显鹤传》)。他一生治学,以搜集、整理、编辑湖南乡邦文献成就最大,其声名也以此而著。通过成功的实践,在这方面他也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

第一,在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信今而传后”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谀无讹,能传千古,有利学术,泽及后代。

第二,搜讨遗作,要有阐扬先贤、激发爱乡爱国之观念,养成地方学风之宗旨。所以搜集、整理,要有严格的择取,不能随意。邓显鹤明确指出:“征文考献,当自其乡始”,“盖著述家采拾搜讨,有功国史,关系之重如此”,“征文考献,意在表章”,“文献所系……用备一方掌故……要以表彰先哲,搜剔遐隐为心”(邓显鹤《文钞》卷第三《沅湘耆旧集·序例》)。邓显鹤之好友贺熙龄对此看得最为透彻,他在《松堂诗存序》中说:“湘皋尚友古人,旁搜遗佚,汲汲表章,不遗馀力。……收百代之风骚,备一方之文献。荒江老屋,穷岩古穴,苟有零缣断楮之可存,无不掇拾于残烬之馀,而惟恐后学之士以不及闻前辈之风流为憾,敬恭桑梓之盛心如此,其未有已也。”(贺熙龄《寒香馆文钞》卷三)曾国藩也在《邓湘皋先生墓表》中说:“先生乃举湖南之仁人学子薄技微长,一一掇拾而光大之。”王夫之著作编刊对晚清湘人湘学的影响,足以证明邓显鹤这一宗旨的正确性和价值。

第三,在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编辑的方法上,邓显鹤有不少创新之处,为出版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如要坚持由近及远,先易后难,逐步扩充,以至于全的程序。以《沅湘耆旧集》来说:“三十年前,思萃辑湖以南文献为一书,念搜讨匪易,当自近始,因就耳所易及者先为掇拾,名曰《邵州耆旧集》。”(邓显鹤《文钞》卷第三《资江耆旧集序》)其后经二十多年之搜求,扩编为《资江耆旧集》,又扩及全省,编为《沅湘耆旧集》。重刊《楚宝》时他不仅坚持考异订误,取舍必当,但不能改动原书的传统做法,于每卷末附纂《考异》,又要增补原书的缺漏,便“广为搜讨,依类采入,名曰《增辑》,仍附每卷之末”(同上)。这种创新的方法至今仍为古籍整理所使用。

第四,特别注重了明末忠烈及遗民文献的整理,以其人其事其文去影响、激发湘人的民族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船山遗书》的编刊是如此,编《蔡忠烈公遗集》、《续集》也是如此。他还在《沅湘耆旧集》中收录了大量明季遗老之诗,在小传中详述其义烈之事,王夫之之名与事,也从此而大显。在编《武冈州志》与《宝庆府志》时,他也力搜明末讲气节的遗民佚事,编入志内,以传千古。

除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编辑外,邓显鹤还以诗名显。

他八、九岁时即能作诗,青年时与同里欧阳绍洛唱和,名动远近,十八岁即编诗成《种松草堂初集》。他才气横溢,“客游燕、齐、淮阳、岭南,所至悲愉抑塞,一遇于诗”(《曾国藩全集·邓湘皋先生墓表》)。其诗导源于魏晋而驰骋于唐宋,发抒其真挚敦厚之情,又有深厚学识为根柢,故形成了思深虑远、骨力坚卓遒劲,魄力沉厚雄奇的风格,多于咏叹之中,寄寓忧国忧民之感,大受时人推崇,有杜甫、韩愈复生之誉,于作诗有自己独到的心得。

他有创作实践,一生又致力于诗歌的编选,在创作、评选、品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

他拓展了对诗的本质的认识,不仅接受了传统的诗发于情的理念,还认为诗与学、理、经世治术有关。他在《与谭桐生孝廉书》中说:“诗虽小道,性情见焉,学术寓焉,治术通焉,敢轻言哉!”(邓显鹤《文钞》第十卷)他因此而认为诗应写出诗人其时之心志,使“吾无闻于时而有传于后,使后之读吾诗者犹见吾今之心”,这样,“诗虽小道,当其精能之至,入神出天,感顽艳而格幽明,质古贤而俟来哲,渊渊然翏翏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世之有人,已之有躯也”(邓显鹤《文钞》卷第四《蓉裳诗钞序》),收到诗歌感化人心,反映社会的功能。

对于“诗以言志”这一古老命题,邓显鹤以自己的识见对它进行了独到的阐发。他对“诗言志”作了界定与内含的拓展:“扬子云:志莫辨于诗。志在廊庙者,其言华;志在山林者,其言质。穷达各殊,皆有皭然不滓,较然不欺之故,宣露于吟咏讽叹间,所谓诗言志也。然志有大小,言有巧拙,苟非本乎性情,极乎风雅正变,源流得失,又加以藻绘雕饰之功,则华近于浅,质伤于直,虽无加损于学行,而合于诗之道则未也。”(邓显鹤《文钞》卷第四《九芝草堂诗存序》)他还指出功名利禄之心有碍于“诗言志”,“士自束发受书,习制举业,去风雅甚远”(同上),只有不慕荣利,“脱屣浮荣,以泉石为性命,而又寄以渊博之学,缮刻之功。以是为诗,其皭然不滓,较然不欺之志,隐然见于言中,悠然露于言外,岂犹有浅与直之弊与?虽欲不工,且至弗得也”(同上),而“晚近士大夫,锐于仕进,徒欲苟且科第为夸耀,不得则放情自恣,取逸邱樊所谓不得已而然,非其志也,又安望其言之不苟,可信今而传后哉”(同上)?这就将“诗言志”在新的时代下的内容作了深入的阐发。他论诗“不喜辨唐宋之界,尤不服门户宗派之说。以为此事原无古今,惟有真气骨真性情不随人作计者,能长存于天壤耳”(《文钞》卷九《复曾宾谷中丞论江西诗派书》)。

邓显鹤的诗学观有利于诗学与诗作的发展。

邓显鹤自幼诵经,在研习八股制义时又对儒家经典作过几十年的攻读研究,本应有精深系统的经学观,但因桂林大火,将其经史专著烧尽,故考之也难。现只有从《船山遗书目录》中所述经学发展概要及一些与师友信札中窥其一斑。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经学宗主程朱理学,与王夫之一样,反对近代学者“空谈心性,逸于考古,遂至厌薄程朱,专考求古人制度名物以为博,甚则刺取先儒删落踳驳谬悠之论以为异”,批判以“良知之说”来“为高论狂瞽一世”,论学主张“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以上均引自《文钞》卷第二《船山遗书目录》),且要践履笃行。

其次他主张通经致用,因为经典中包括有各种经世实学。他在《复督学程春海先生书》中,赞同“由训诂而识义理,由义理而博通乎古先圣王制度名物及历象躔次、河渠水利、兵刑名法、民生休戚、时政得失,与夫天人相与、休咎征验、古今治乱循环之故,洞悉详究,灿然为体用明备之学。诗文工拙,其末焉者也。明乎此,则汉学、宋学一以贯之,门户之说又可不存已”(邓显鹤《文钞》卷第九)。

邓显鹤一生从事教育的时间与从事科举的时间几乎相等。考取秀才,他便在安化龚氏设馆授徒。五赴会试不中,他又到桂林李氏拓园设馆。五十岁再赴会试又不中后,因其兄之力劝,故请改教职,担任宁乡训导。道光十九年(1839)辞训导职后又到常德主朗江书院、宝庆濂溪书院,并在濂溪书院辞世。漫长的教学生涯,使他形成了去利禄,求义理以经世的教育观。

他对教育极为重视,道光二十年(1846)胡廷槐任新化县令,问新化政务以何为先,他答曰:“敝邑偏小,事无有重且急于兴学者矣。”(邓显鹤《文钞》卷第七《新化改建学庙记》)。

他与湖南学政程恩泽曾有讨论教育的书信往还,对当时以科举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弊端进行了批判。程恩泽认为科举“诱以禄利而责以义理,是犹建曲表而求直影”(《文钞》卷第九《附录春海先生来书》)。邓显鹤完全同意其观点,但认为“三代乡举里选之法既不能行后世,科举取士诚不能不诱以利禄,然舍此别无他术。而伟人杰士由此以进者,正复不少”,故不能对此一笔抹煞,而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选好教官:“在父兄之教与师儒董率之得其方而已。世之父兄不能皆贤,贤亦不能强他人子弟从我,则兴教劝学,惟师儒之官是赖。而所谓师儒者,亦惟学臣与校官二者而已。”但学臣即学政位尊,不直接教学生,只在院试时作阅卷取录工作,不能取得有真学问之人,且学政三年一属,“诸生贤否不能周知,知亦不能习,则久任专责,能以师道自任者,非校官而何?”今师道不立,人才难出,其因“在教官不得其人而已”(《文钞》卷第九《复督学程春海先生书》)。这就提出教育当以选好教师为先务的思想。

而当时教官选择存在严重问题,他们均从岁贡生挨选与举人大挑二途所得,大多年老衰病,才学不足以从教者居半。府县官对他们极不重视,视同疣赘,轻若弁髦。意欲有为者,又因官卑俸薄,无力赡养妻儿而尽其职。故他又提出重教尊师的主张:“欲学官弟子之率教,当严校官之选。欲严校官之选,当重校官之权,厚之以禄入,待之以不次,其庶乎其可以。”(同上)

他还提出应当改革教育方法之主张。他说:“至设教之法不一而小学为先,小学之教亦不一而训诂为先”,再“由训诂而识义理,由义理而博通古先圣王制度”(同上)。与其他有关国计民生之致用实学。

邓显鹤虽然只作了个“无民社之责”、不入流的县学训导,可他有经纪之才,也有独到的政治思想。历任新化新任知县上任前常要趋庭请教治县方要。他研究过盐政,为陶澍治盐政出过不少正确主意,还入过曾燠两淮盐政幕。在训导位上,对改革当时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理念,以致学政程恩泽对他有“望之以躬行倡化”的期许。对于备荒、救灾、安抚流民、办团练剿匪、抵御洋人入侵等当时的急务,他都有一整套可行之策提出。这在《与人言洋事及资遣流民论》、《论荒政》、《议捐积谷规约十二条》等文中可以看到。

邓显鹤读圣贤书,信奉孔孟仁政爱民的政治思想,针对当时清廷的大厦将倾,天下骚动之现实,他形成了安民为先的政治理念,也是其经世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全国震动,邓显鹤悲愤莫名,提出“安内方可攘外”的理念和“朝野上下,早作夜思,撤膳减乐,大开言路,广求异才,上下勠力,中外一心”(《文钞》卷第一《与人言洋事及资遣流民论》)的“安内”措施。
邓显鹤以安定天下苍生为其施政思想,故其诗文中时有忧国忧民之叹。鸦片战争前夕,他目寓“东南时势况艰虞,泥潦满眼监门图”之时艰,曾发出“百万苍生方待字”(《诗钞》卷二十一《同人集旧城南精舍送贺柘农侍御还朝》)的安民呼号。这充分表明了邓显鹤安民为上的政治理念与爱国情怀。

咸丰元年(1851)农历八月二十五日,邓显鹤逝于邵阳濂溪书院,时年七十五岁。二十二日,肝微痛,他不以为事,仍在校勘《玉篇》、《广韵》,“二十五日,犹与座客纵谈,神明不少衰。是日亥刻,解衣就枕,忽昏眩,披衣起,端坐顷刻即逝”(邓瑶《行状》)。无疾而终,实为人生福事。

邓显鹤自称“生平性刚”“与世多忤,而又喜危言高论,日以尤悔坌集之身,当指视交谪之地”(《文钞》卷五《读易窗易述序》)。其乡试同年好友程恩泽赞其“内行纯笃,读书知所别择,外和而通,内刚毅不可犯”(程恩泽《南村草堂诗钞序》)。他才高学博,刘基定称其“每当高会广座,长吟短咏,应口雒诵,无不惊异,服其媕雅”(刘基定《墓表》)。曾国藩说他“阐扬先进,奖宠后进,知之惟恐不尽,传播之惟恐不博且久,用是门庭日广”(曾国藩《墓表》)。邹汉勋兄弟、刘基定等贫寒之士都由于他的振拔,得以知名。左宗植、左宗棠、何绍基、魏源、郭嵩焘等皆为问学于他的忘年之交。他“以交朋为性命,与其人善,终身不忘”,“故旧贫乏者尤时念之,如饥寒穷困之迫于身”(邓瑶《行状》)。以如此的修为,如此的人格,如此之用心,就是《中庸》中有大德者,“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邓显鹤名显寿高是必然的结果,对湘学发展的推动,也是事出有因。

相关文章

  • 邓公显鹤其人

    邓公其人,乾隆四十二年生人,尊讳显鹤,字子立,又字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湘南新化县人。少时峥嵘初露,与友诗文唱和,砥...

  • 2018-09-07

    朗诵诗文 【讴歌新时代 抒写新征程】田湘:飞驰的复兴号 作者: 田湘 车轮飞转, 大地上闪过银色光芒。 祥云飘在蓝...

  • 学霸湘湘

    傍晚放学的时候,Z老师值周,在校门口送学生出校门。湘湘有点紧张,不知道出校门的时候该怎么办?虽然她和Z老师挺不错的...

  • 《皇朝帝事》宋之南宋(十六)宋恭帝赵显

    作者:邓育 赵显,宋度宗次子,其父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史称“宋恭帝”,军...

  • 云隐诀 | 第121章:潜龙在渊

    田复猝不及防,一下就被宋显拦腰死命抱住,随后两个人便双双跌下了玉鹤。 “宋显!”尹柔的尖叫声传来。 “尹柔,带林大...

  • 棋坛名流邓文湘

    邓文湘,合浦南康人,小时候喜欢下象棋,颇具天赋,不久名扬合浦,成为合浦第一高手。 解放初,广州棋坛高手朱德源挾技巡...

  • 鹤侣情深

    湘东王修竹林堂的时候,新杨太守郑裒送了一只雄鹤给他养在堂中。 雄鹤的伴侣留在郑裒家里。 不管是霜天夜月,雌鹤没有一...

  • 邓晓芒:武侠小说与常识

    作者邓晓芒|原载《湖湘论坛》2014年第3期 P51-53 邓晓芒《灵之舞》:自律(中)来自哲学人00:0023:...

  • 学霸湘湘9

    09 傍晚放学的时候,彭泽叫了几个同学一起留下排小品。里面有潘姝,有安宁,有叶盛,还有湘湘的同桌家红,另一个班上的...

  • 学霸湘湘8

    08 兵荒马乱的一上午之后,终于迎来了午餐时间。湘湘随着人流到了餐厅,刚刚坐下来,忽然坐在外侧的餐厅里响起了一阵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学复兴的推手【邓显鹤】(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w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