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笔记 | 唯生命之树常青:孟祥谦课程侧记

学习笔记 | 唯生命之树常青:孟祥谦课程侧记

作者: Baron_0201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20:27 被阅读28次

亲爱的朋友,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浮士德》

在孟老师的课程中,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颠覆了很多自己固有几乎奉为“真理”的话。开篇介绍演化心理学(因翻译原因,也可为“进化心理学”,但“进化”含有从低级到高级方向性变化之意,偏离生命发展规律,故此文用“演化”以贴合孟老师授课主旨),提到生物演化过程向来就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不偏爱善,也不偏爱恶,只是生物适应了当时的生态平衡得以生存,并繁衍生息。”

后世对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误读,让我理解生物演化过程呈现“线性”发展,如从单细胞体逐步进化为多细胞生物,进而朝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生物物种演化,故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个字高度概括。可是,从局部来看,物种可能是在“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等筛选作用下朝向优等方向发展;可是从整体了解,一切演化都不过是“偶然现象”,同时间内产生的不仅仅是高级的、复杂的,还可能是低级的、简单的,并无“竞争”的作用,只是适应当时环境的物种得以生存而繁衍而已。所以,人类并非上帝的宠儿,也绝非进化到顶端物种,只是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适应了生物的发展而存活下来的“物种”——人类的“生物因子”,与其他动物无他,不过是我们过于粉饰而忽略了核心。

如果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将人类“地心说”对于宇宙中心的幻梦击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将人类“上帝造人”对于物种优势的自尊践踏,那么弗洛伊德则给人类自诩理性主导的思维模式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演化论诞生后约半个世纪后,由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自此开启人类探索自我内心之旅。作为经典精神分析,他提出“潜意识”主导,并强调性本能(力比多)是促使人类发展的驱动力。而不少人对此延伸为,人类文明的诞生源于对性的压抑,在文化繁衍的背后,人类成了文化基因的载体,一代代传递着文化烙印。所以,跨文化现象就更加接近人类的天性——人类的“文化因子”,扮演着文明传承的“衣钵”,却主宰了人类精神世界内涵。

就此,人类不过是一头蒙了双眼的驴子,拉着“生物因子”与“文化因子”相互咬合的磨盘,一圈一圈艰难地原地踏步,却自以为走了很远的道路。

就此,孟老师精彩地呈现了作为人类“文化因子”的产物——理论,是如何在遗传、差异、选择(“生物因子”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演化。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解释所有时间与空间中的所有问题,于是,就没有“真理”一说,不过是先哲们的“假说”,恰好印证了现实中的规律。而唯有人性,才是心灵探索的永恒话题。

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辨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孟老师的课,没有预期的那样“生动”、“精彩”,却用清晰地脉络梳理,为我指引了一条探索之路的方向。期间,更是很多触动心灵的话语,在此也一并整理,以飨读者。

1、所有的寄生生物都避免威胁到宿主的生命来确保自己的生存,唯有人类,是最没有哲学头脑的寄生虫。

2、在非洲有句民谚:养育一个婴儿,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

3、很多哺乳动物出生即可独立生活,而人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母婴依恋期,可见,人类出生的并非“婴儿”,不过是一个“胚胎”。

4、生产圈和关系圈的分离,是目前造假业发展的根基。

5、死亡,是我们离开一个人最仁慈的方式。

6、心理学的道路上,一个人学会很走得很快,但结伴学会走得很远。

——    相关链接    ——

推荐阅读:《进化心理学》

作者: David M.Buss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心理的新科学(第二版)

原作名: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译者: 熊哲宏

出版年: 2007-6

页数: 506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本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本书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是进化心理学的领军人物,他所著的这本《进化心理学》权威性和可读性兼备,已被西方各大学广泛采用。本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认知科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 | 唯生命之树常青:孟祥谦课程侧记

    亲爱的朋友,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浮士德》 在孟老师的课程中,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颠覆了很多自...

  • 愿生命之树常青

    文 若雨可岚 漫漫人生,茫茫人海,我们走过了春冬,度过了夏秋,把这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更加曼妙。 有的人说生命...

  • 让生命之树常青

    年华逝去了青春,流水游走了年华。即使是永恒传唱的生命,也会在某一时刻卸下流光溢彩,洗净铅华粉妆,从华美的舞台上退下...

  • 生命树

    生命树 我愿,我的生命树,常青。

  • 母体

    歌德诗中有言: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 理论有时却是血色的,它专门砍伐生命之树。 (...

  • 调整状态,“再出发”| Day 97

    ❤ 01、每日收获 1、每日金句: a、理论是灰色的,但是生命之树常青,你要像有结果的人学习。——歌德 b、我们应...

  • 生命在于运动

    姓名:李锁锁 班级:2021级药学本 电话:15519745873 运动,多么骄傲,它让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给予运...

  • 你有找到自己的生命之根吗?

    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生命之根。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生命之根,智慧之树才会常青。但生命之根并不是专指某一片土地,更多...

  • 格言

    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金楼子》)

  • 净化心灵,让生命之树常青

    平复心灵深处久违的淡静,重拾经典,细细的咀嚼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深深地体味其近乎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与身处困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笔记 | 唯生命之树常青:孟祥谦课程侧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jy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