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一直是美女的代名词,谈到美女自然就想到红颜,红颜是祸水!我觉得要说红颜是祸水,爱情则是祸水的源头。
西施是祸水?西施是祸水不在乎西施做了什么,而是吴王夫差愿意为西施失常。
历史上有不少人为了江山兄弟相残,六亲不认!又有些君王愿为爱情抛弃一切。
西施与范藜本事相爱的,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文种不得不把她派到吴国去做间谍。我当时就想:要是西施不是越国的或是不那么优秀,应该就轮不到把她送到异国他乡了。
我是自私的,只是不忍看到那么相爱的人分开。转念又想:西施不参加选美,也就没机会在见到范藜了,谈何相爱?纠结!矛盾!陈安之说:“如果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你将得到更好的。”我越来越赞同这句话了。
西施当年舍弃了她想要的范藜,而得到了吴王夫差十七年如一日的怜爱。越国人都知道吴国有今天就是因为有一个人-伍子胥,他是吴国的主心骨,有他在越国想要打败吴国是很难的。越王勾践把西施派到吴国,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候能想办法除掉伍子胥。伍子胥不愧为精兵老将,勾践的计某被伍子胥一眼看透,对夫差说这是越国的美人计,君王小心。夫差不予理睬也很正常,因为西施并没有采取任何报仇的举动,也没有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不是。
伍子胥对西施一直有防备之心,也不时会对夫差说小心西施。伍子胥对吴国是重要的,他的忠诚也不需要怀疑,当他极力反对北征时,惹火了夫差,北征是夫差决定的,伍子胥竟敢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反对,君王何以下台?退朝之后,夫差气氛的很,要杀了伍子胥。
这个时候只要西施稍稍怂恿一下夫差个,伍子胥就死定了。这对越国是一次很大的机会。可是西施犹豫了,站在国家的利益,她应该杀了伍子胥,站在爱情的角度,她希望伍子胥为夫差效力,伍子胥在吴国就在,吴国在夫差就在。她选择了后者,尽管伍子胥不喜欢西施,她还是劝夫差留下伍子胥。
最后的结果是伍子胥被杀,这也是西施无法改变的。个人觉得与他并没关系。我看我是喜欢吴王夫差了,而且一点都不隐藏。我会为他的宽容而欣喜,为他对西施的怜爱而感动,为他的战败而伤感……吴国战败向勾践求和,勾践不接受,发话一定要夫差人头落地。
看到这我气氛了,想当年,吴国攻打越国是为了报仇,夫差的祖父,父亲都被越国人所杀。两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后来夫差囚禁勾践做了三年的马夫,最后还是让他回国,这也是一种恩惠。要是当时夫差听伍子胥的话杀了勾践,现在也就没有这次复仇的机会了。
如今夫差的儿子也被勾践所杀,夫差的宽容搭上了祖孙四代的生命,夫差啊!错矣,错矣。夫差加上残兵败将也只有两千多人,想要突围是不可能,只能转向逃跑,在重新开始。此时的夫差只要开口放弃姑苏台也就不会死了。可他放不下,说白了不是放不下姑苏台,是放不下姑苏台上的西施,夫差放下最后的尊严向勾践说,他什么都可以只求能和西施有一个安身之处,甚至一条渔船。勾践是恨到骨子里了,怎能让夫差如愿以偿。
夫差失望了,望着姑苏台想想西施可能倚在栏杆上哭泣等着自己回来,西施啊!你是越国人,勾践看在这点上宽待你!夫差拿着剑让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姑苏台上:西施得知夫差死了,悲痛欲绝,拿着那把杀了伍子胥的剑几次准备自杀,范藜吩咐要姑苏台上的人好好照顾西施,西施没机会和夫差同去。处理好吴国的最后一支队伍辞了官,范藜终于见到了十七年日思夜想的西施,他向勾践辞职准备带着西施过平凡的生活。
范藜是聪明的,他知道战争已经胜利,要是还留着就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可是西施不知道如何抉择,一面是丈夫,一面是初恋情人,于情于理她是放不下这里的,毕竟这里是她生活十七年的地方,夫差十七年如一日的致诚致爱。
为了她放弃北征,放弃江山,放弃生命……看到这里,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心里闷的慌,郁闷了整个下午。也无心去知道西施和范藜以后会怎样…我想我要是也有一个夫差,我也会举起长剑与他同归于姑苏台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