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从我国从唐朝开始沿袭至今的一个传统汉族节日,它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只是在唐朝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传承下来。

该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因《易经》中把“六”视为阴数,把“九”视为阳数,“九月九日”中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由于九月初九中的“九九”谐音是“久久”,即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后来人们把它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这三节一起构成中国传统祭祖四大节。显然祭奠先人也是后辈人对祖辈(老一辈)的缅怀和追思。
另外,《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从那时开始,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基于这些中华文化元素,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在这一天或前后,全国各地一般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重阳节6大习俗助健康
民间重阳节的习俗无外乎六件事,即登高望远、欣赏秋天、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1.登高望远
爬山对于老人来说虽然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却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爬山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降低紧张感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有益心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改善呼吸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新陈代谢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消化,使胃肠道蠕动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以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是,重阳节老人爬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患有关节病的人群要避免,同时备好常用药物。
2.赏秋
重阳节的赏秋是一大习俗,很多南方城市还有晒秋的习俗,通常是去户外、乡间欣赏秋季的美景。
通常所说的“悲春伤秋”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悲秋又被称为秋季抑郁症,通常表现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睡眠不好等。
首先,赏秋可以抒发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精神上的抑郁情况。其次,赏秋增加了人体接受日照的时间,有利于调动情绪,减少疾病的发生。
3.赏菊花
其实赏菊花不仅可以看到秋季的美好,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养生。在欣赏菊花的同时还可以食用菊花,如菊花茶、菊花粥等。
菊花有疏风、清热、平肝、降火等功效,所以秋季发生的咽喉痛、感冒、上火、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食用菊花。另外,闻菊花的香味还有助于改善头痛、乏力和精神紧张的功效。
4.饮菊花酒
饮菊花酒被古人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有祛灾祈福的意义,甚至将菊花酒称为长寿酒。传统的菊花酒是采用菊花、糯米、酒曲等酿造而成,有养肝、建脑、明目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而不同配方所制成的菊花酒对人体的功效也不同。
首先,利用菊花、枸杞子、麦冬和糯米所制成的菊花酒,除了有养肝明目的功效之外,还可以补肾益精。适合调理中老年人出现的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目眩、视力模糊和迎风流泪等。其次,新鲜的菊花酒常常用菊花捣汁,用黄酒冲服。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5.吃重阳糕
重阳节又被看作是敬老节,所以民间常常会制作重阳糕老孝敬老人,糕点中富含多种养生食物。重阳糕也称为花糕,其中除了糯米粉之外,还添加了粳米粉、瓜子仁、赤豆、核桃仁、绿豆、果脯、红糖和黄酒等。
首先,重阳糕中包含了多种食物,食物多样化,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其次,其中包含的坚果仁、红豆、绿豆等食物,不仅可以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同时还有补血、补铁等作用。并且,还含有膳食纤维,不必担心食物过于精细对肠道不利。但是,重阳节中老年人食用此糕点有多种禁忌,高血糖则要避免多吃或含糖分过多的,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人群都需多加注意。
6.插茱萸
自汉代开始重阳节插茱萸便成为一种习俗,茱萸为一种中药,《本草纲目》中认为茱萸气味辛辣芳香,而性温热,有驱寒驱毒的作用。所以,重阳节插茱萸有除恶气、御寒等作用。并且茱萸还有暖胃燥湿等功效,是六味地黄丸成分之一。
所以,重阳节这一天除了按照习俗插茱萸之外,不妨制作茱萸酒或饮用茱萸茶,有补益肝肾和健脾胃等功效。
重阳节是一个孝敬老人的节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重阳节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但是传统的养生习俗却对人体有着养生保健功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