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亲父母会指责,认为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是源于自己的单亲状态。
事实上,孩子就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会做出不良的行为。
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对任何一位父母来说可能都很困难,孩子每做的一件事都是有背后线索的。
一旦我们能解读这些线索,那么处理行为就变得容易了。
赢得孩子4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如果你告诉孩子,你也曾有类似的感受或行为,那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如果你已经真诚而友善地进行里前面的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问题。
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的类似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行为不良的孩子是在用一种密码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不良行为是一种密码信息,是想告诉父母:我很灰心,因为我不相信我很重要或者我得到了无条件的爱。但是孩子是无法意识到这些信念,这时候就需要养育者发挥“福尔摩斯的探案能力”了。
行为背后的信念
人类有着共通的需要,和年龄性别无关,其中“被爱”“价值感”和“归属感”是最根本的需要。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一刻起,他就在做着是否有归属,是否被爱,是否被接纳的决定。
当我们需要感觉到被接纳,自己有归属,需要知道他们是特别的,并且只作为他们本身就是值得爱的。
单亲父母最需要滋养自己
单亲父母,尤其是单亲妈妈,她首先要滋养自己,满足“爱”和“价值感”的需要,就如同杯子里的水,只有满的时候,你才能倒给他人。
当单亲父母内心富足时,才有能力去解读孩子的密码信息。
当我们解读密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信念,这可能就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满足,自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当我们责备孩子,为他们的行为心生厌烦,沮丧时,我们是不是也要加强我们的“福尔摩斯”探案技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