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品课程模块:怎样做商业上的断舍离。
首先要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因为元素复杂,难以持续。
第二,想变简单,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简单。
第三,不确定在变简单之后,是否会获得新的优势。
这节的商业案例,西贝莜面村。
案例课由小马宋和柳昊联合研发的课程内容。
商业世界里,很多人都觉着“多”才是好,产品功能多才能吸引用户。今天要说,“少”才是好。
西贝,通过“少”获得了成功。特点:上菜速度快,25分钟都会上齐。菜品不多,总共40道左右。主打西北菜,但餐厅装修普通和西北菜没有关系。
原来西贝不是这样的形态。原来面积大,菜单很长,因此上菜速度不快。还有浓浓的西北特色,锅碗瓢盆,装修,民俗表演。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原来是一个全活大店,现在是一个简单小店,整理的好。
大店不好吗?
遇到了规模化难题,扩张速度慢。对于一般中餐厅规模越大成本不一定会降低,因为中餐复杂,边际成本会提升。很多店被这个“逆规模效应”给锁死了,比如黄太吉。黄太吉尝到市场甜头后开始大规模扩张,还经营子品牌,“从来”饺子馆,“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顿先生”,投资“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等餐厅,全国共计40多家店铺。
扩大规模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
增加菜品供应链和运营复杂度提升。麦当劳1人做5单的时间,黄太吉1人只能做0.7单。西贝也一样。
断舍离的举措
第一,缩小店面面积。大变小,酒楼变商场。
第二,精简菜品。100道菜压缩到40道菜。
第三,淡化西北风味,装修时尚、简约。
经过变化营业额从5亿增长到43亿。200家店,16000名员工,一年卖出9000万道菜,为5000万人次提供就餐体验。
少就是好的边界
商家都想通过复杂来获得成功,但有个前提市场是稳定的。市场一旦出现异动,机会窗口出现这反而不是一个优势,而成为一个劣势。
什么是结构性的机会窗口?就是大的技术发展或者行业格局的变动。这个时候中餐企业分成两种:一种继续往复杂里做,一种反着跑,迅速断舍离。
苹果案例,也是逃离“机海策略”。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一款产品打天下的策略”让苹果在最开始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用户。
究竟多是好的还是少是好的,这需要看市场上结构性的机会窗口有没有打开。当这个窗口打开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做少,没打开的时候,做多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断舍离后发生了奇妙的事情。通过断舍离获得了新东西,然后新东西又可以继续演化。
比如到商场了减少包间,小桌拼大桌灵活,新营销形式亲嘴打折,厨房空间缩小变玻璃窗展示,精简菜品做好吃。
应对的断舍离并没有丧失竞争力,反而获得更多意外之喜。
总结:
第一,多不一定是好,有时候少就是好。
第二,“少就是好”,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在结构性机会窗口出现的时候,就要对原有业务进行断舍离。
第三,断舍离的过程,同时让我们捕捉到新的创新点和利益点,可以继续演化。
整理师思维模型:
如果行业没有出现新的变革,那么就让自己变得复杂,以此获取更多用户,而一旦新的变革出现了,就要迅速化繁为简,让自己变得简单,以此获得新的演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