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用一个词来形容是焦头烂额,每天看似很忙,又忙不到点子上。
没具体统计文章字数,有3篇没达到800字以上,其他的都达到了。写了三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完成了上个月书香群里的大作业。
这是看图写文的作业,一个身材挺拔的男同志在雪后的街道上举着相机在拍什么。看到这张图片,我一开始从图片的这个人物出发,想他拿着相机在拍什么?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会从事什么职业?想了好几个版本,也没想好。
一天看电视,某市的电力工人在雪后在大山里巡视线路,我把图片上的人定位到巡线工人。
甚至想到他手里拿的是远红外相机,这样看得真切,还上网查了远红外相机适用在哪些领域?找了一些巡线人员去现场工作的视频,工作的注意事项等等。简单想了一个故事,只写了个开头就放下了。
一天早晨,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同事老谢,别人给他起的外号就是谢老怪,因为他确实做事很怪。他是一个正直,善良,温暖,低调,有才气的人,很让我佩服,因为熟悉比较好写。
老谢是个一般管理人员,干工作尽心尽力,企业荣誉感强。他在会上经常说大实话,别人不敢说的,他敢,得罪不少人,但他不在乎。
我刚上班的时候,他劝我当报社业余记者,他经常写一些报道,在报社发表。后来,他还热心地帮我租过房子。
他的一个同事去世后,留下妻子和女儿,他经常去看望并帮助他们。
他爱好摄影,一些摄影作品多次被媒体收录。经常去户外旅行,给大家拍照,回来时做美篇。
女儿调工作的时候,他找以前已经提职的同事说一下就能成,但没有帮忙,女儿对他有误解。
他孝敬母亲,母亲去世时低调送走。
家里的亲戚当领导,但从来没趾高气扬,对别人和和气气。
记得他去过坝上草原,拍过骏马,牧民和各种风景照,回来洗完后放大,放在办公室,这些都是真的。
我突然灵机一动,把照片换成了图片上的雪景,于是就完成了这篇大作文。
想想写文章也很有意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事先没想到写老谢的故事和大作文会有什么联系,可是写着写着就联系到了一起。
本月的另一个收获是,在此地上发表了一篇小说《静静的柴河》。还写了一篇《一颗咖啡豆》,还有一篇人生关键词征文。
月初写过一篇征地方面的文章,但由于相关知识欠缺,写到半路就夭折了,以后再续写吧。
还构思了容的故事,想写一个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的不容到最后宽容,但还没有构思好。
说实话,写故事写小说那几天非常辛苦,一直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想里面的人如何说话,故事情节如何发展,细节如何描述,还要不断的修改,每次改到自己都不想再看一眼为止,后来,在心里饶过自己,尽力即可。
本月的优点是在集训群里按时写作业,家里用本子写,在外用A4纸写,现在已经写了半本,A4纸写了一小摞。但字却没什么进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笔体,很难改,就是有时事情太多,抄写不认真,字迹太乱。
存在的问题有三点:
一是想象力比较差,《同事老谢》有人物原型,《静静的柴河》是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改编的,《一颗咖啡豆》是完全想象写出来的,靠想象写的故事特别费脑筋,自己能力欠缺,故事编得不太圆满。
二是读书少。每天在简书日更,读文,要耗费很长时间,还要工作,干家务,时间安排得不好,没怎么读书。
只是听了一遍《我叫刘跃进》,是刘震云的作品,作者脑洞大开,从一件偷窃的小事写起,写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剧情不断的反转再反转,依旧是刘式风格。
《职场新人》一书只看了第一章,进度缓慢。
三是写的文章机械不灵动。就像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四肢僵硬,不能灵活自如。我一下子想到了写字,如果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的写出来的字会很死板,要在笔画上不断地变化,才会显得字体灵动。这和写作很相似,我想还是写的少,读书少的缘故。
下月计划写一篇大作业,把《职场新人》这本书看完,输出一篇书评。
快要过年了,还要洗洗涮涮,打扫卫生,头两天把抽油烟机擦完了,这是个大活。还要上街购物,准备过年的东西。
一句话,好好生活,继续努力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