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之战的惨败,犹如一道深深的伤口,刺痛着北宋朝廷的每一个人。宋仁宗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满心忧虑。他深知西夏已成为大宋边境的心腹大患,其势力如日中天,对北宋的威胁与日俱增。为了抵御西夏的进一步侵扰,宋仁宗经过深思熟虑,下令封夏竦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让韩琦、范仲淹二人担任副使,期望这三位能臣共同肩负起迎战西夏的重任,守护大宋的边疆安宁。
康定二年(1041 年)二月,西北大地依旧被寒冷笼罩,狂风呼啸,似乎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西夏景宗元昊,这位雄心勃勃且善于用兵的君主,再次调集起十万大军,如汹涌的黑色潮水般大举南下攻宋。他精心谋划了一场阴谋,将主力悄悄地埋伏在好水川口,那里地势险要,山峦重叠,利于设伏。而另一部分军队则气势汹汹地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并且故意放出消息,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试图以此为诱饵,引宋军深入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
此时的宋朝朝堂之上,对于应对西夏的策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范仲淹,这位足智多谋、心怀天下的贤臣,深知西夏军队的狡诈。他提出要稳扎稳打,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贸然出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谨慎与睿智,仿佛已经看穿了元昊的阴谋。然而,韩琦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建立功勋,洗刷三川口之败的耻辱。他不听范仲淹的劝阻,固执己见地认为这是一个击败西夏的绝佳机会。在他的坚持下,决定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出征。
任福,身材魁梧,满脸的胡须如同钢针一般,透着一股英武之气。他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率军从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出发,向着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挺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士兵们也都士气高昂,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保卫家园。当军队抵达羊隆城后,他们继续前行,出夏之后,伺机破西夏。他们并不知道,死亡的阴影正悄悄地笼罩着他们,西夏的伏兵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饿狼,正等待着他们自投罗网。
任福率军一路前行,当到达怀远城时,远处传来了激烈的厮杀声。原来是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正与西夏军队在张义堡南展开激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常鼎的军队奋勇作战,成功地杀死了几千西夏军队,但西夏军队也不断增援,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任福见状,毫不犹豫地率军赶到当地支援。他的到来让宋军士气大振,他们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西夏军队见势不妙,开始佯装败退。他们的士兵故意表现出慌乱的样子,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任福看到西夏军队败退,心中大喜,以为敌军不堪一击,便下令追击。他一马当先,带领着士兵们如疾风般追了上去。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宋军由于长途追击,渐渐远离了后方的补给线。士兵们携带的粮草逐渐耗尽,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眼神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丝迷茫,但在将领们的催促下,依然艰难地向前追击。
追至好水川时,周围的气氛突然变得异常压抑。山谷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四周静得可怕。突然,一声号角打破了寂静,元昊率领的西夏军队主力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宋军,喊杀声震耳欲聋。宋军顿时陷入了绝境,他们仓促应战,但已经疲惫到了极点,战斗力大打折扣。
任福心中大惊,他知道中计了,但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大声呼喊着让士兵们稳住阵脚,奋勇抵抗。然而,西夏军队的攻势如排山倒海一般,宋军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宋军的尸体堆积如山。任福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身上多处受伤,但依然顽强地战斗着。其他大将也都在各自的阵地上与敌军拼死搏斗,但西夏军队的人数优势太过明显,宋军渐渐不支。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任福等大将最终战死,他们的鲜血洒在了好水川这片土地上。宋军阵亡人数多达 10300 人,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踏上战场,却再也无法回到家乡。战场上,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幸存的宋军士兵们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好水川之战的惨败消息传至北宋朝廷,宋仁宗闻知后震怒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军事行动竟然以如此惨痛的失败告终。他龙颜大怒,在朝堂上大发雷霆。韩琦和范仲淹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朝廷贬谪。韩琦满心悔恨,他意识到自己的固执和鲁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责。范仲淹虽然多次劝阻,但依然无法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他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忧虑,为国家的命运而痛心疾首。
这场好水川之战,再次让北宋在与西夏的对抗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它成为了北宋历史上又一个悲壮的符号,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也让两国之间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