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总会出现在国家管理上,很少有人把它应用到企业管理上,而许倬云就开先河,把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替的历史看做是一个企业兴衰变革来进行解读,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一些中国智慧。
政府就是管理单位,国家的产品就是对国民的服务,其中包括安全和繁荣;它的市场呢,就是全国的人口,在过去的就是全国的民众,在今天,就是国家公民。
现代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组织经验时,其实更应该看看中国几千的历史,那里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与经验,从中体会的方法更适合中国的企业。在作者看来中国式的儒商精神,其实比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并不逊色,反而更多一些人情味。这种儒商精神并不立足于对上帝的敬畏,而是建立在人对自己良心负责之上。
《从历史看组织》以朝代更替为章节,从周到清,每个朝代都有些特定的主题。周代诸节,讨论创业的时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动作的规模。春汉诸节,着眼在一个复杂组织的扩张与深化。三国与南北朝诸节,叙述一个复杂组织瓦解后的重组,尤其是重组过程中的族群融合。唐代诸节谏诤为主题,因为决策的权力已不在宰畏手中了。宋明诸节,主题是怎样在已经形成的组织中,从内部改革,求取提高效率。清代诸节则着重在组织于转弯阶段对新资源的开辟。
《从历史看组织》讨论了人的与组织两者的交互作用,人物筹划了组织,更新了组织,而组织与制度为人物提供了工具。组织,会有老化与涣散的时候,组织内部转化,也会有历为移形换位而蓄积张力。
《从历史看组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在引用古典时,在文中直接用白话译文,而后在文末附上古典原文,让你读时更顺畅而不失严谨。如:周朝是一人无限公司呢,还是股份共有的有限公司呢,引用《君奭》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先用白话,再附原典。使得上下文通畅易读,如果《君奭》以原典古文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就会给那些古文学习不精的人带来困惑。
《从历史看组织》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警示。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深挖一下自己的历史,从中找到更适合的企业的组织形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