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深入的心态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有些类似“急躁”。
写点东西,希望一次性能够成型,希望完美,希望写完之后有大量的读者,希望每次都有质的提升。
可往往事与愿违,然后觉得自己深受打击,就把写作放到了一边。直到过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能就这样放弃,心存“来都来了”的心态,于是又捡起写作,又一次憧憬,直到再一次放弃。
我就是这样。
半年的时间,水平提升微乎其微,心里无数次想要放弃,可又不甘心,于是有意坚持,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打击,渐渐地失去了信心。
我认为自己是技巧不够,于是寻找了许多关于写作的方法,然后尝试着去写,然后又一次失落,就像循环播放的默片,沉静又有些无聊。
我总是不知道,写到某一个节点之后,该如何继续突破,我苦思冥想,最后得到一个答案:再多的技巧也没办法告诉我,该如何继续下去。
于是我不得不放弃那些技巧,蒙上眼睛,摸着石头过河。
直到最近,我才总结出模糊的原因所在。大概就是因为我太急躁,所以一直徘徊在瓶颈的边缘,始终无法突破。
瓶颈是什么?就是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时候,没有再深入思考。
我简书的“私密文章”里,已经有70多篇写到一半便放弃的文章,总想着能拿几篇出来重新琢磨一下,可每次看到断篇的地方,我仍然觉得头脑一片空白。
我发现,要深入下去,真的很难,不知道该怎么做。
今晚,这个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似乎有了些许松动。
瓶颈——不能深入的心态
我要临摹画一只眼睛,用彩铅画。
但是当我看到原图的时候,我觉得用彩铅画一只如此真实的眼睛,怎么可能做到?我才没有那个水平,平时疏于练习,学画的时间也才不到一年。
我只好眼巴巴的望着老师,想听听她的建议。老师看起来似乎对我的状态有所把握,并没有告诉我该如何去做,该用什么技巧,只是说:
你的心不够静,把笔放下吧,先观察几分钟,想想该从哪里开始。
于是我很听话的把笔放到一边,盯着原图看了几分钟。
我忽然发现了我为什么觉得这幅画难画。是因为颜色太多了。
如果让我画一副素描,用单一的颜色表达,或许会简单许多吧,我这样想着。
可我突然反应过来,如果素描我能画出来,为什么彩铅不行?无非在表达细节的时候,多换几支笔。
想到了就去做,这恐怕是我仅存的优点了。
眼睛的轮廓逐渐在我的笔下成型,然后我一点一点的打磨、铺色调,就像我之前练习素描一样,我偶尔会停下来,判断需要换什么颜色的笔。
经过长时间的奋战,眼睛渐渐地长出了灵韵,它似乎在看着我,在述说着我的成功,尽管它看起来仍旧很粗糙。
老师走过来表扬了我,让我继续画,把它再打磨得更加精细一些。
我完全找到了感觉,我不断地调整,观察原图,比较明暗,更换颜色,这只眼睛变得越来越精细,最后我把硬边缘重新打磨了一番,它几乎和原图一样了。
画完之后,我挺有成就感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反思晚上的作画过程,我忽然灵光一闪,一道闪电劈中了之前困扰着我的那个问题,让其出现了一道裂缝。
如何深入下去?
是心态。如果不改变心态,克服“急躁”,那么无论自己想表达什么,都会变得困难。
正如一个受到惊吓的人,在像朋友诉说情况的时候,总是说不清楚一样,但是当有人说:“你慢慢说,说清楚。”之后,他重新组织语言,却忽然能把事情说清楚了。
这就是心态的转变。
我遇到的瓶颈,仍然是把握不住“心态的转变”。
每当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对其期望过高,希望一次成稿,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修改,让它更好,而终让自己收获了许多失望。
每当我寻找话题的时候,对话题性过于关心,而不愿意去花费时间思考,我对话题的理解究竟局限在哪里,而终让文章变得平平无奇,散乱又无趣。
这种不能深入下去的心态,是必须要克服的瓶颈,每次写文章之前,先放平心态,驱除这种心态,然后动笔写,让思维发散,让思考深入,后期定会有所提升。
而至于写作技巧什么的,我认为那些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