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过节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代人也当仁不让。你看那些属于他们的群里或朋友圈里,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到处都在祝贺“节日快乐”。
祝福语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首先是“童心”,或者叫“童真”。老年人要保有童心,对养老、保健、愉悦精神生活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要保有童心也是有条件的。
总是说童心,其实童心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有一个犹如糖罐里长大的童年,有人呵护,有人爱怜,那么这个童年是美好的,回忆是甜蜜的,年龄大了仍有童心。而且这些童心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俗话说,小小孩儿,老小孩嘛,这好理解。
而一个人的童年是在比较冷漠的环境下成长的,颜色是灰暗的,情绪是压抑的,回忆一定是苦涩的,年龄大了他的童心可能就少的可怜。
还有些人在为稻粱谋,温饱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整天忙于生计,为一日三餐谋划,为孩子学费焦虑,他们即使有童心,可能也无从释放。
所以,直到老年仍保有童心的人是有福之人,应好好珍惜。缺少童心的人要多融入社会,自己主动改善环境,寻找兴趣所在,挖掘童心,为自己活一次,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
祝福语里出现较多的就是老年人的心态问题。莫道桑榆晚,休言夕阳年,童心未眠时,永远是春天。
这些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较好地发挥。他们乐观、充实、豁达、干练,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浑身充满正能量,恨不能把一天当两天用,老而未衰,老而不衰。
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事态的炎凉,似乎什么人都欠他的。或者无所事事,整天闲得发慌,满嘴的无聊,满脸的无奈,嫌时光太慢,嫌日子太长,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未老先衰。
所以说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我们都努力寻找和挖掘童心,让心年轻起来,精神上愉悦起来,才能使老年生活充满阳光,一路向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