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看完一本书《乖,摸摸头》,是利用玩手机玩累了的时间来看的,将近二十天。
以前的我功利的觉得,多读书我就会变得和别人不一样,视野比别人开阔,见解也会独到一些,在心里先把以后自己的样子美化了一番。
所以,当我读完一本书,我就问我自己,有什么变化吗?视野开阔了没有?见解独到了没有?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
可是,并没有因为一本书读完我就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发现,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在下课后发发呆,思考思考未来,迷茫还是会有,焦虑还是会有。
年少的我错在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却不讲究方式方法;以为生活就像买菜,一边付钱,一边领到新鲜蔬菜,却不知道看似新鲜的外表下,还有腐烂;把人际关系想得太简单,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别人当成是软弱……
初中时,曾有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自己好像和别人“不太一样”,害怕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厕所,干什么都会拉上身边的朋友;害怕和别人比较,不喜欢和别人争输赢,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初二分班时,一个朋友在给我的留言册中写到: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想法,何必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我呢,为自己而活。看到时,感觉她看出了我真正的心事,她的话也给予我动力,好在有一个人,能真正看到我纠结的模样,即使后来不怎么联系,这句话也经常被我记起。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总有人,对我温柔以待。
把希望寄托于书中,渴望在书中找到答案,喜欢看书时的安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