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是在工作室为父母们做心理咨询,还是与电台节目主持人连线,说到的都是手机游戏。忽然感觉,很多做父母、做老师的,在和手机游戏争夺孩子,并且看起来,在这场战争中,大人们输了!
我们抱怨有关部门不作为,不禁止开发游戏;我们抱怨游戏开发公司不道德,吸引孩子们沉迷网游;我们甚至抱怨社会发展太快,猝不及防地把大多数人抛到了网络大潮中,而我们自己,对此毫无准备,一无所知……
这些抱怨除了让我们更加沮丧之外,毫无用处,因为,历史不能倒退,我们再也不能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去了,就算能回去,那个年代似乎也有电脑网络成瘾和电视成瘾。
不如一起来想想办法,如何跟手机游戏争夺孩子。

《上瘾》这本书中说,人对某一事物成瘾的动机有三种:1.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2 .追求希望,逃避恐惧。3. 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我们看到,手机游戏几乎符合人性中所有的弱点,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时,还有虚拟的空间可以营造“世外桃源”。现实生活被打压,游戏中却常常被奖赏;现实生活没前途,游戏中却有可能做老大;现实生活中没伙伴,游戏中却可以有团队……
知道了为何,才知道如何。

第一,解决做父母者的内心恐惧。未知导致焦虑和恐惧,如果做父母的人对手机游戏一无所知,那么出于恐惧和担心,就会对孩子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有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父母与孩子之间势成水火,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建议做父母的多去了解孩子正在玩的游戏,以及他从游戏当中获得了什么,了解得越多,对话越有针对性,孩子也愈加容易合作。
第二,对孩子有信心,给予信任。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不会自暴自弃。我问过我的学生,如果整天没人管着,自由玩游戏,内心什么感受?他们说,最初几天可能会觉得爽,但是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恐惧,会觉得自己将一事无成。
被信任的孩子会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一旦孩子自我认同是:“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么家庭规则就比较容易建立和实施。
第三,在彼此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家庭规则。注意,规则不仅仅是定给孩子看的,是全家人都要遵守的。比如,规定手机不带进卧室,那就是所有人手机都放在客厅,而不仅仅针对孩子。
其次,一段时间只解决一个问题。很多父母期待用家庭规则解决所有问题,一劳永逸,这也是不现实的。
家庭规则少比多好。针对性地提出几条规则,并且可以量化,然后形成文字,上墙,互相监督,就可以了。不是多多益善,多了,反而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四,最最重要的是关系。父母老师与孩子们互相了解了,关系亲近了,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孩子说,很多事情不是不可以商量,是你的态度让我决定逆反到底的。因此,你和孩子的关系决定了他和手机的关系,也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你相信你孩子的未来会比你更优秀吗?你相信你孩子的生命会有更多的选择吗?就像我们的父母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我们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一样,我们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选择相信,选择支持,应该是最好的态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