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群书治要》
举一反三之父慈子孝

举一反三之父慈子孝

作者: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20:37 被阅读0次

翻到《群·孔子家语》贤君篇。

【原文】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疾作戾),则民寿矣。”

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

孔子曰:“《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白话】

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一个国家,没有比使老百姓富裕并且长寿更重要的了。”

哀公说:“那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减少劳役,减轻赋税,那么老百姓就富裕了;敦行礼的教化,使百姓远离犯罪和暴戾,那么老百姓就长寿了。”

哀公说:“寡人很想施行夫子的建言,又担心我的国库会贫乏。”

孔子说:“《诗经》不是这样说吗:‘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就是说:一位仁德的君王,他的态度是平和快乐的,德行又平易近人,就像百姓的父母一样。

哪有孩子富裕而父母却贫穷的道理呢?”

【举一反三】

就举最后一句“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这个话是有前提的,即:“父父子子”,或“父慈子孝”。

也就是说:父亲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子女要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父慈子孝是最理想的情况。

通过简单的举一反三可以得到另外三种情况:

父慈,子不孝

最有名的两个不肖子:一个是尧帝的儿子丹朱,一个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另外还有被老百姓称作“四凶”的:帝鸿氏之子浑敦,少皞氏之子穷奇,颛顼氏之子檮杌,缙云氏之子饕餮。舜做了尧的臣下以后,在明堂四方之门以宾礼接待贤人,流放以“四凶”为首的氏族,把他们赶到四方边远之地,去抵御螭魅等怪物。天下才得到安宁。

父不慈,子孝

最有名的就是舜了,父亲、后母、弟弟多次加害于他,他都没有记恨,依然行孝悌之道。

父不慈,子不孝

这个例子就更多了。

其实,还可以反个四:父子关系谈不到有多好,也说不上有多坏,处于“也就那么回事”的状态。

总体来看,父慈子孝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父子关系推到社会上就演化成上下级关系,但是又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上下级关系不好可以闹掰,可以互相开除。父子关系再怎么不好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不是声明断绝关系就真的毫无关系了,因为基因是无线连接的。

中国人的基因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片段:情义。恩情不在了,就要守住责任。不然就不能称其为人,更不要说称其为中国人了。

有时候想想,不是古代经典说的不对,是理解得不全。

有时候想想,人的情感是很宝贵的东西,但是比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责任。说实在,先不要想什么“达则兼济天下”,而是时刻不要忘记即使穷也不能独善其身,至少还要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相关文章

  • 举一反三之父慈子孝

    翻到《群·孔子家语》贤君篇。 【原文】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公曰:“为之...

  • 父慈子孝

    《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我对传统...

  • 父慈子孝

    这个主题是周天在教会里学的一节经文,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呢?我是因为听了这篇讲道以后,内心有很大的触动和感悟...

  • 父慈子孝

    父亲节的由来: 每年6月份第三个星期日被定为父亲节,在中国也开始流行起来。 但是这个父亲节,却不是中国的父亲节。它...

  • 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 [ fù cí zǐ xiào ]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 处:《礼...

  • 父慈子孝

    昨天晚上九点多,妈妈的电话过来,这么晚,有点纳闷,就立即接了。 原来妈妈在找父亲,拨错到我这儿啦。闲聊几句,知道是...

  • 父慈子孝

    何为父慈子孝: 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反过来说父不慈,子不孝完全可以。所谓孝顺,是子女对父母给予自己关爱的正反馈,是...

  • “父慈子孝”

    很久没有写文了,今天突然很有感概,以另外一种身份来写这篇文章。 中国一直有这样的传统,百善孝为先 和父慈子孝。 我...

  • 父慈子孝

    女儿给老公打电话:“爸爸,刚刚在超市发现你爱吃的那种牛肉粒,就想你了,好想马上回到你身边。” 女儿之所以睹...

  • 父慈子孝

    今年的中秋节,二舅去家里探视外公。 因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想着外公一定想去外面看看,虽说走动已不现实,但看看野眼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举一反三之父慈子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vc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