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不止一次地想写写母亲,但却不知如何下笔,在一次次写作中,我并没有详细地提起过关于母亲的事情,相反,在我悲伤难受的时候,想念父亲比较多。
都说慈母严父,在我看来却并不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回家的次数掐指可数,等到春节回家时,父亲很宠我,恨不得把天上的云朵摘下来。
母亲却并不是,母亲在家中一直扮演强势的角色,儿时记事以来,我没有见过有她不会做的事情,或许也正是父亲离家在外时,是她撑起了整个家,管理家中大小事务,所以才练出了如此强势的性格。
母亲对生活中的我们总会有各式各样的要求:吃饭时,两只手必须放桌上,不能夹同一盘菜太多次,盛的饭必须吃完,冬天不能带手套吃饭,;冬天穿衣服必须穿整齐,扣子扣好;夏天不允许出去玩,尤其是中午;别经常去朋友家玩,有时间就看书写作业……
在童年记忆里,我每次去朋友家里玩(邻里邻居)回来都要挨一顿骂,聊天模式通常是这样:
“你去哪儿了,怎么叫都不应我”
“我刚刚去丽丽家了。”
“去她家干嘛了”
“玩。”
“玩什么?”
“就看看电视……”
“我们家不是有电视吗,她家的更好看?”
然后我就不吭声了,不然尽是委屈,说到最后我又会哭的。
“重男轻女”的理念在母亲心里根深蒂固,我一直是这么想的。这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说起。
有一次春节,那时候我刚升二年级,姑姑小姨买了两个书包,有一个款式很好看,我一直说想要那个,但是弟弟也想要,我不肯退让,硬是拿着那个书包不放手,最后弟弟的哭声引来了母亲,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站在原地哭。
那一年是2001年,家庭并不富裕,母亲的劝说不过是从“你比你弟大这么多还跟他抢”到“就只有一个,你要闹到晚上吗,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从那以后,每次与弟弟的争执,最后都是我妥协下来,没有一次得到过自己也想要的东西。
不过在这十几年后,那些让我流着泪才能断断续续说完的故事,现在早已觉得风淡云轻。
前段时间有个梦境让我印象深刻,甚至一直不能释怀,也是和母亲有关,除了深深感慨童年阴影在我内心深处永远无法抹去之外,更多是想以更好的心态来解析这个梦境,毕竟我不能再像当年用那么偏激的方式思考。
童年的母亲总是那么难亲近,我也总是体会不到她对我的关心,在我的记忆里,眼泪真的多余快乐,在一次次母亲的严厉教导下,我已经开始对母亲有了很多的防范。
我害怕和她独处,我害怕她下一秒就开始动手打骂我,甚至有时她说话语调高了,我的心就被提了一下。
直到高中毕业,我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一直不曾变过,甚至矛盾变得越来越大:
高中时期,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问母亲拿生活费,有时母亲心情好并不说什么,有时心情不好了还得讨一顿骂之后才能拿到下个星期的伙食费。
向母亲开口要钱,便是我最不愿意的事,但是不拿钱,我又该怎么去学校。
所以每拿一笔钱,我都记录了下来,当初是抱着未来有了钱好全部还给她的冲动,一笔笔记录下来,毕业后我也算了算整个高中所花的学费,是一笔大数目。
至于为什么放弃上大学,也正是这个原因。其实家庭条件并不差,不过是母亲的观念并未纠正:何必花几万块钱在没有用处的专科上。
一次她说:邻居家的婶婶去学校给自己的女儿送衣服,结果还遭她女儿嫌弃:你穿的这么土,我都不好意思和同学说你是我妈妈,你快回家吧。
话锋一转:我去学校找你,你要是说这样的话,我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迫于她的威严,我敢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吗?
在我面前一直强势的母亲,却在这两年里,渐渐地柔弱下来。
我以为我一直无法原谅当初那个一直不曾让我感受到母爱的她。
可当她突然变得慈祥起来时,我顿时再也提不起劲去“记恨”她。
2014年5月,我突然犯了胃病,由于反胃,已经两天没有吃过米饭,高考将近,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只有打电话给母亲,请假去医院看了医生。
胃病的严重性除了看本身的症状之外,还要根据胃镜里的图像来判断。
照胃镜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直到现在我回忆起来都觉得胃里一阵泛酸。
母亲陪我在医院长廊里等待叫号,那天人很多,座位上坐了一排的病人,都在等。那天是我第一次看到强势严厉的母亲,放下身段去请求医生能不能让我先去胃镜室,我还是学生,还有课要上。
医生答应后母亲还向门口的其他人道了歉,便走到长廊这里来扶我过去。这时我的眼睛已经开始雾蒙蒙地想哭了。
照胃镜时家属不能陪同,只能我一个人人进去,门关着,只有一扇窗,我在护士的引导下,张着嘴闭上眼睛感受到她把一根长管伸进了我的喉咙。
嗓子眼有异物,觉得难受便开始恶心起来,一直作呕,很难受,吐不出来,眼睛不停掉眼泪,哭声也大了起来。
我躺在床上,满脸都是眼泪,护士姐姐在帮我擦,我抬头看到窗户口母亲正攀着窗,透过透明玻璃看着胃镜室里的我,她头发有点凌乱,眼睛红红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母亲。我的眼睛里,继续流着泪。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关心我的母亲,也从没有见过掉眼泪的母亲,可因为这胃病,却一次性都撞见了。
从那以后,母亲对我的态度渐渐缓和起来,我内心的恐惧也渐渐消失。
工作后这两年,母亲开始变得絮絮叨叨,除了反复念叨按时吃饭天冷了多穿衣之外,还开始担心我的交际关系来,半小时的通话中,我全程都在回答“嗯”“好”二十多分钟都是她在念叨,生怕我照顾不好自己。
工作后第一年回家,母亲不再逼迫我做家务,而是考虑到上班时太累,在家多休息,她一个人从里忙到外,停下来时也说着上班时要多吃饭按时休息。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我渐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时,我却发现了母亲不少白头发,在阳光下更加显眼。
我第一次感受到:她老了吗?
母亲开始变得啰嗦,同样的话要重复说上好几遍,
开始不再这么严格,连教导时的语气都变得慈祥,
开始害怕说错什么话,儿女会怪罪她,
……
前段时间里,与她通话时,总是时不时说起我交没交男朋友的事情。
我拒绝讨论这个问题,也不想听她啰嗦。
结果她就变得异常委屈起来:你不要觉得我烦,我也是为了你好啊,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子女好。
她的语气就像生怕我会生她的气,会怪她一样。
时光的威力真的很大,把如此强势严厉的母亲变成了一个絮叨慈祥的妈妈,只是当我发现母亲的良苦用心时,她却已开始长出白发。
其实父母是最关心儿女的人,也是最无私的群体。
只是,每个父母对待子女表达爱的方式都一样,不论是严厉还是慈祥,她都以自己最好的方式最独特的方式在爱你。
希望你能体会到她含蓄的爱意。
也希望你成长的速度快于父母苍老的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