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清晨魔咒,打造儿童高性能底层操作系统
清晨六点半,我挣扎片刻,正打算起床,看看身边熟睡的小脸,我正在想如何不惊醒你。你一个翻身坐起,见我还在身边,将一个下意识要哭出来动作换成"妈妈,我要起床。"我知道你进步了,几个星期前,你起床的第一个动作是哭。你问我:“妈妈,今天要不要上幼儿园?”我知道回答“你觉得呢?”没什么用。我抱抱你,没有说话,我知道答案在你心里,然后你哭了“妈妈,我不要上学。”
这样的情况经常在家里上演,孩子像陷入一个怪圈,那么这样的清晨魔咒,如何打破?
一、于细节处管理儿童情绪:打破清晨魔咒。
清晨孩子没情绪的情况下,不要孩子一起床就跟孩子说很多话,引导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做好常规工作:刷牙、洗脸等。如果孩子愁眉苦脸,在明显知道他们情绪根源的情况下,与其问“怎么啦?”这样的废话或是责备,不如引导孩子做一件小事,让他们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情绪会因为指责甚至理解认同而愈陷愈深,唯有行动能赋予人力量。一个有力量感的人不会轻易陷入情绪的死胡同。比如引导孩子先刷牙,当他配合刷完之后,表扬孩子牙齿“白亮亮”,有时候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孩子的情绪就过去了。
二、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上幼儿园的价值
在以上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跟孩子说道理,比如:你怎么不去上幼儿园呢?什么什么之类的。说服一个人的方法不是诉诸理性,而是诉诸利益。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说道理是无效的,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今天去幼儿园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可以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其实一般孩子都知道自己是一定要去幼儿园的,有时不想去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大人清晨不想去上班一个道理。给个台阶,给点期待,孩子的情绪也就缓过来了。在孩子情绪缓和后,请他去做点有价值感的事情就可以了。切记:不要过一下又提幼儿园的事,一切妥当后,直接送去幼儿园就行了,重复一些没必要的提示有可能又会引发情绪,说到底,缓解孩子情绪的方法还是尽力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家长多观察,少做不必要指导,画蛇添足。
三、配合使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调节孩子情绪
用一些经典条件反射方法帮助孩子自行缓解情绪:比如一起床就哭的娃,可以让他清晨起床先别慌,大声说:“妈妈,我起床啦!”或者妈不在家的情况,说“奶奶,我起床啦!”。这样一句话,可以让孩子由清晨被某样不知名的东西拖拽起来的状态变成自己是生活的掌控者的感觉。这些说服孩子的话不要在他们情绪爆发的时候去说,于一个情绪失控的人,你说什么都是错的,这些话可以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说。
四、其他方式可行性分析
当然,也可以这样:骂几句,打几顿就以后再也不敢了。这样的粗暴,合理吗?孩子三岁,没有情绪处理能力和经验,孩子一定是先从父母、长辈处理情绪的经验中获得间接经验,由父母、长辈应对他们情绪的过程中习得直接经验。情绪作为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通过打骂这样的方法来粗制滥造合理吗?性能会稳定强大吗?我想那些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人就是这样帯养大的吧?
精雕细琢的打磨或许见效慢,但远角度来说会不会更合理呢?一个被温柔对待的孩子会慢慢学会温和对待世界。
打骂是时间内的制服,是表面的东西,而一种关于情绪的感知以及思维能力,是深层次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试问:是表面的东西持久?还是深层的东西稳定?
我们都想要孩子拥有美好的前途,却在处理他们的底层操作系统时,草率从事。在一个底层操作系统不够稳定不够强大的手机上装上各种家长认为华丽的APP可笑吗?恐怕装得越多,系统崩溃的可能性越大。
愿我们都做系统稳定的家长,都教出性能稳定的孩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唯稳定得长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