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每次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对每一段话做一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得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就总会觉得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其实现在看来,能够得出一篇文章的最佳中心思想,也许可以说明你已经和作者达成了共识。
无论阅读是为了娱乐而读,还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抑或是为了追求理解力而读。这三种阅读目的都是有效统一的。因为娱乐而读了一本书,从中获得了资讯,并理解了这本书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读者与作者培养共性的途径。
只要是一篇文章,一本书,它一定是有骨有肉的,这就是书的整体精神,只是这块骨头是否强壮结实,这坨肉是丰润还是柴瘦,它的整体精神是否有活力,就需要依靠读者来慧眼识珠了。
一个好的作者会在他的作品中提出问题,并且需要读者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将所得出的答案归功于自身的经验,并加以实践,才是作者的高明所在。而一个好的读者能够能够理清语言,并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涵义。能够找出作者想要告诉你的答案,并对所得的答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作者与读者是互惠互利,相通相生的。
就像“跳大绳”比赛,绳子两端的人如果抡绳子的的时间没有在一个步调上,那么跳绳的人就永远无法蹿过绳子,比赛就不会赢。读书亦然,如果读者没有和作者达到共识,那么理解上就会有所出入,读起书来肯定会有别扭的感觉,因为这不是一场美妙的思想交流。
如果将读者比喻成律师,那么作者就该是委托人,律师要为委托人辩护时,就一定要从委托人所供述的话语中要到可以为其证明的佐证,只有律师了解了委托人所表达出来的细节或者能够破解疑惑的蛛丝马迹,那么双方在法庭之上能够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胜算的把握也会大很多。而胜算就是律师掌握法律条例的多少了,这就要求读者阅读面非常广阔了。
因此,语言与思想会永远相互传递,透过语言了解思想,因为思想得出语言。而这用在购物砍价、聊天闲谈,情感交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也一点都不矛盾。
读书就好比读者与作者在谈一场恋爱,也许这是一场华而不实的恋爱,也许这是一场痛苦不堪的恋爱,也许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也许是平淡如水的恬静。不管怎样的恋爱,都需要从第一眼确定对方是否可交,第二眼就要约会了解了。所以一本书的外观就像一个女子一样,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才能第一眼吸引仰慕你的男人,但是光有长相外观不足以保持爱情的长久性,所以内在也是确立男子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与女子相处下去了。这就是一本书的内容是否吸引读者,读者是否能继续读下去,并与作者达到共识。所以一个好的作者不仅要写出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涵义,才能既独立又兼容。
做一个有思想的作者,当一个有观点的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