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晃眼间,航6已长成了航13,半年太空出差宣告圆满,神舟13安全返航。最喜欢,王亚平对女儿说的那一句,“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载人航空这么多年,得益于直播的便利,眼见着了整个着陆过程的还只有航13。印象深刻的太多了,除了震撼只有震撼。

第一次知道,原来航天器载人的部分居然是个小铁坨坨,纳尼,我以前是把太空站认成了载人飞船吗?我是有多么地无知啊。

载人飞船穿过大气层后,最好的减速工具,居然是降落伞,哇咔咔,这伞很酷炫,在若干米高空都看得清清楚楚,2米多高的载人仓看起来更像个小铁团子了。我大概算了一下,按照100平的住房面积来算,这有十多套房子那么大了。很壮观呢!认真一看,纳尼,这不是一把伞,这是一套伞,总共3副,整体作用是负责减速,负责把速度降到7-8米每秒,保证宇航员安全着陆。第一把,比较小,像镂空的裙子,又称引导伞,负责带出减速伞。减速伞和第一把伞长得差不多,大一些,负责把速度从200米每秒降到90米每秒左右。最后一把大大的主伞,则把速度降到可以的最低,也是最大的伞,称环帆伞,形状就像名字一样,就是一圈一圈的,在高空真的很显眼,很漂亮。
神奇的是,远远看去,这伞和载人仓之间,就像什么都没有一样,细细一看,原来中间有好细好细的好多条“丝线”。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瞧,这就是中国制造!

还有还有,落地前多余的燃料要排空,落地前还要喷火减速,呼啦啦的风声中,载人仓蹦跳了几下,就这么竖立在地上,一堆堆的直升机、三辆首次使用的救援车(可能不是这名字,记不得了啊),一次又一次的数据检测,现场解说,让这本遥不可及的工作走进了大众眼中。第一次了解这样的过程,不得不说,中国,真的是好样的!

记忆犹新的太空课,天空对话,太空吃茶,太空画展,太空琴棋书画,这些典型的中华元素,就这么更高大上了起来。
国家好了,一切才会更好。和祖国在一起,背靠大国,有底气,安全稳妥有保障。
当今世界,中国,你爱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