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是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没有的一些痛仰,也不时前来造访。有时头胀头晕,有时腰痛腿疼,有时记忆力减退,有时脚跟痛,有时做饭忘记放盐……真正敬畏岁月的严酷。
身处此时,往往想起祖母叙说过的一些话语,那时对它的话很不屑,根本不可理解,现在想来那是她对往昔能干的追忆,对盛年不再来的感慨。
她不知因什么时说:“人都会老的,谁还没有个出五关斩六将的好年月。”我觉得她年轻时候能做点什么?就她那样,肯定就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颤颤悠悠。因为在我的眼里,祖母一直就是一个固定的形象,是一个三寸金莲的老太婆,个头矮小,没几颗牙齿,吃饭说话包包个嘴,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用白白的什么质地的簪子,在后脑勺绾个小小的发髻。有个特点就是爱说话,村上的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钢嘴”。
祖母平常按说身体还不错,没有住过医院,享年六十多岁,属于非正常原因仙行的。一天,她说腿老感觉乏困,她让当赤脚医生的堂侄儿来家给她针灸,我的那位堂叔就在她的腿步取了一个穴位,然而针扎了一会,奶奶就晕过去了,再也没有抢救过来。我爷爷当时非常气恼,对着他侄儿嚷道:“你把人扎死了,你要偿命。”爷爷要和她堂侄儿拼命,后来也不了了之。堂叔也不是一次地给奶奶针灸,可医疗事故就那样被他自己的二妈赶上了,想必堂叔他也总结出了教训。
说说奶奶叙述她曾经年轻时候“过五关斩六将”的例子,她说别看她个子矮,身体单薄,可一样能背起两斗(六十斤)粮食,从楼梯背上去背下来的。背上去是指,把收获的粮食储存在楼上的粮食器具里,当然肯定不是她一个人背的,可能偶尔背背吧,没有考证,背下来是要把粮食在石磨子里推碾。那时没有磨面机,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在石磨子里推,我推过那石磨,那是个是很枯燥很辛苦的力气活。奶奶一边推磨,一边拿个小笤帚扫石磨旁边飞出来的面粉。“好汉不提当年勇”,可奶奶说她过去的“辉煌”时,神采飞扬,一副“想当年”也可以的自豪。
如今,当年的懵懂孙女,今日的奶奶也有了“盛年不再来”的感喟,虽然我不会像奶奶那样对孙女夸耀曾经的“过五关”的豪迈,可相同之处是,人生晚景里的身体不适的状况,如不速之客一样生生地造访了。
春夏秋冬,岁月更替,一代一代的,续写着各自的履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