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读后感

作者: 阿酱和多啦酱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15:05 被阅读24次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这是郝景芳在她的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的描写,想象大胆,心思细腻,耐人寻味,虽不像大刘把整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铺于纸上,但着重翻转了北京城整个城市的时间和空间,映射出了当代社会阶层的分割,及生活在各个阶层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这段关于时空的叙说,我几乎是看了一遍就刻在了脑海里。故事很简单,线条很清晰,第三空间的主人公为了自己的孩子上学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三个空间里为人们送信,在这个过程中,他碰到了第二空间的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年轻学子,看到了第一空间为了消遣时间只上半天班的豪门阔太太们,主人公老刀带领我们在三个空间里翻转着,空间本身是没有交流的,有从第三空间或者第二空间上升到第一空间,但非常罕见,就算有,也会被本身是第一空间的人所不待见,因为他们会觉得外来者抢占了他们的各种资源。

文章很妙,妙在作者不带有任何偏见,无论是对第一空间上层社会的描写,还是第二空间的中产阶级,还是对第三空间的下层普通百姓,都胜在真实叙述,并没有展现出人性的恶,相反地,每个空间的人们似乎都是友善的,只是带了虚伪,假善和自私的成分,每个人都是从自己身处的空间出发,从自己的目标和欲望出发,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下生活着,没直截了当地描写人性,却让我们从他们的言辞和行为中看到了更多,也更为复杂。

虽然故事很简单,平铺直述,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读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社会主义的口号是消除阶级社会,但貌似这是个很遥远的乌托邦之梦,在现实社会中百分之二十的上层阶级的人似乎占据了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无需为了各种资源苦恼,甚至可以去拥有顶尖资源的国家学习他们所想学的,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当你妄想挤进那个空间的时候,却因为出身的原因不被重视,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作者想法很大胆,她要把这些空间折叠起来,大家空间共享,时间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共用,但终究是理想的,我想,社会进行折叠并非可行,社会原有的秩序完全被打乱了,一切都乱了套,没有了所谓的统一的规章制度,对于每个人来说,还是危险的!

相关文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这本书火了好久,读了好多遍,今天有空写下读后感。 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2016年4月入围美国第74...

  • 《北京折叠》读后感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对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最大的兴趣点当然是来自其获得雨果奖的吸引。抱着对获奖文学巨大的好奇心,我翻开了《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讲述了一位清洁工老刀为了糖糖(捡来的女儿)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从第三空间偷渡到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的故...

  • 《北京折叠》读后感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作者郝景芳,天津人,2006年毕...

  • 《北京折叠》读后感

    文/爱看书的朵拉 带着好奇心阅读了得了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看完的感觉这真是一篇很生动形象的社会写实小说。...

  • 《北京折叠》 读后感

    这是一部短片科幻小说,由作家郝景芳所著,获得了雨果奖,是继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后第二部亚洲雨果奖获得作品。 主要讲...

  • 《北京折叠》读后感

    读完《北京折叠》触目惊心,这哪里是科幻小说,分明就是真实世界的写照。分明就是用虚表真的手法毫不手软的直指人心。 在...

  • 北京折叠 读后感

    北京折叠前一段拿了雨果奖,风头很劲。我早早就听说过作者郝景芳,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书。便趁着这股热潮,看了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前几天,在去新公司报道的路上(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去成),我读完了《北京折叠》,里面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老刀生活在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sf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