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面试了一个本年度最为失败的案例。他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招聘的岗位完全符合在应聘、面试的每个环节都踩了坑,被我和HR完美拒绝。
究竟是哪些坑,使得一个看上去硬件都符合的应聘者惨遭淘汰?跳槽季,来看看下面这些坑你踩过吗?
1、突袭式电话面试,最易暴露你的弱点
我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了这位哥们的简历,各项硬件均符合,虽然他没有投我公司,我决定主动出击,在某个工作日下午拨通了这位哥们的手机。
在简单的介绍了电话来意之后,这位哥们没有表现出任何高兴或诚恳交流的态度。
而是淡淡的“嗯”了一声,两边就都沉默了。
等我介绍完公司和岗位需求,电话那头漫不经心的回答:“嗯,还有呢?”
好大的口气,我当时就已经心灰意冷,估计这位哥们已经找到雇主了。
后面的交流,他基本上就没有说什么关于自己的事情。我也没耐心,草草挂了电话。
收到陌生公司电话面试邀请,这种情况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也最能够体现出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求职心态。
2、面试拒绝眼神交流的人,心里有鬼
两天之后,这位哥们主动电话过来,口气温和,问是否还招人。我心一软,就给了他一次面试的机会。这次面试果然证实了我的判断准确:这是一个不够诚恳的应聘者。
面试当天见面第一眼,他就让我感觉是来考察的,不是来面试的。
我们交谈过程中,发现他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正面回答,对自己辞职半年自主创业的经历也避而不谈。为什么创业半年之后,又回归职场,起码的敷衍搪塞的理由都不给我一个,还想愉快的聊天吗?只能给我留下一个印象:根本不愿意和面试官讲实话。
最要命的问题,是他在每回答问题时,都拒绝眼神交流。一个自主创业半年的人,难道害羞腼腆吗?只有一种可能,他始终抱着考察别人,而拒绝交代自己的心理预设来面试的。
就算你还在犹豫中,既然来面试了,与面试官坦诚沟通起码的礼仪总要有的吧?
3、前冷后热,判若两人
就在我已经选择遗忘了这位哥们的那个周日晚上,我收到了他的邮件。
邮件中言辞恳切,说和家人好好商量过,非常希望在这个行业好好干,虽然在外地如何如何,但是非常希望在上海长期发展。
如果没有面试过本人,单看这封信,觉得此人逻辑清晰,言辞恳切,要点都切中了,是个有情商的潜力股,无法和那个面试时闪烁其辞,韬光养晦的人想到一起。如此判若两人,除了油嘴滑舌还有啥?面试时早干嘛去了?
4、为了催回复,主动打call
之前冷冰冰,之后热乎乎。周日邮件之后,此君大抵觉得此公司不错,一下子特别要相好了。第二天下午就给我打手机要回复,此又犯了两大忌讳。第一,响应时间太短,一个工作日都没有。第二,贸然打私人电话。只有正式或紧急的情况下打手机,才比较稳妥。明明有座机不打,可以发短信不发,非要采取非常紧急的手机模式,铤而走险,很容易冒犯别人。
我之前就遇到很多求职者加我QQ,加微信,实在不行发短信的,即使频繁,也顶多觉得此人比较啰嗦较真,但不会觉得无礼。
这哥们不仅方式不妥,时间也挑得背,我正好在地铁上,听不清,只听见电话那头说:“我是前几天来面试的,我给你发了一封邮件,收到了吗?考虑好了的话,能否给我回复?”
我真怀疑这位哥们是否在江湖上混久了,感觉别人都欠他一个回复。
这位全环节完败的哥们,是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面试案例。为什么有了3年工作经验的人,还会踩这么多坑?比一个职场小白还遭人厌呢?
每个人的语气,你的表情和眼神,其实就是简历,都暴露了你最真实的求职动机。有的人iao骑驴找马,过河拆桥、等等这些都是难以掩饰的求职硬伤。唯有从内心,正心,诚意了,才会给人留下靠谱、正直的影响,纵使你才华万千,也没有那个公司愿意给你当跳板人 = ,你说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