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几天了,天气仍然炎热,早上一起来就感觉热。
吃罢早饭去北门对面的超市买菜。大概是因为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西比较便宜,一块多钱的细面条,蒸卤面条我们娘俩吃两顿还会有剩余。肉和菜也比市中心的便宜。
小区门口那个小一点的超市里的东西大概更便宜一些,但是人太多。刚搬来住的时候,我不想过马路,多数是去那个小超市。那里面的顾客特别多,买菜买肉过秤付款都要排队,有些菜很早就没有了,人们买肉买菜跟抢似的。后来,我发现他们的菜不是太新鲜,去买东西的多数是老头老太太,我想大概是这个超市里的东西更便宜些,所以老年人都喜欢来这里买。于是,我就不再去那个小超市跟老头老太太们挤了,而是穿过马路去对面大超市里买东西。
对面超市里的菜比较新鲜,感觉菜的质量很好。比如韭菜豆角一看就是本地菜,像农民家里自己种的。韭菜不是那种肥大肥大被毒药喂出来的,豆角上有少量虫眼,说明没打药或者打药少。但这里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他们的工作人员缺乏培训服务意识不强:比如,站在一起聊天,堵住通道影响顾客拿菜装菜;顾客把装袋的食品交给他们称重的时候,就随手一封,里面好多气,鼓鼓的,就封上口了。(我认为他们应该先用手从外面挤一下袋子,排出空气,再封口。)我今天买了小油条,称重的时候,那个工作人员随手扎上口称完给我,我看着膨胀两倍充满空气的袋子,对他说:你看,这里面都是空气,我都不好往袋子里装了。他看看我不说话。我又说:你以后再封口的时候,用手挤一下,挤出空气,我们装起来就不占空间了。他就对我笑笑,什么也不说。我认为,他应该说:好的,我以后注意。或许他不这样想,他也许会想:这老太太,咋恁多事哩!
还有就是,结完账的东西就堆在台子上,收银员闲站着也不帮顾客往袋子里装。今天我结完账,往袋子里装的时候,有两样东西离得远,收银员看着我趴台子上伸长胳膊去拿东西,她都懒得帮我划拉一下。我真想说她:你太懒了!
买完菜一天没再出门,在电脑上看电视剧《潜行者》,看累了就睡,睡醒读书。
读书笔记:
摘自《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
* 叙事的对话
常像是小火煨煮的过程
温柔地散去多余的水分
让留下的
都成了香郁的生命浓汤
* 叙事治疗里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一个人之所以会受困,常不是因为这个人“有问题”,而是他活在充满问题的故事版本里,所以助人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陪伴当事人找出与问题故事不同的新版本。
*视野的转移是叙事对话中最关键的部分,如同我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转移视野,眼前的生命样貌即瞬间不同。
——摘自第一堂课《一个故事,一种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