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的刻意练习

读书的刻意练习

作者: 江风海雾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08:41 被阅读0次

 早上起床呆呆地对着电脑,刷了几分钟微博。为什么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明明昨天也读了书,有了输入的动作,也做了思考了呀。为什么仅仅隔了一天,读的内容就好像都淡忘了?比如读的英文书籍,前一分钟查的单词,后一分钟再遇到就又想不起来意思和用法了。

不过,我好像渐渐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想,读书可能从来都不是靠“量”,而是需要“质”。至于“质”怎么来,除了要适当放慢读书的速度,还需要做一些刻意的练习,尽管这些练习会让我们离开舒适圈,感到有点不舒服,但它却是一个我们内化知识的过程。

读书的刻意练习有哪些呢?参照了樊登和一些学习高手的读书方法,我试着总结了一些:

1、拆解结构

读一本书,首先得拆出它的框架,换句话说,你得知道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来向你表达他想告诉你的内容的。

你可以从书的简介里、目录里、序言里、结语里来一窥究竟。当然,这也需要你的一些思考的,比如,书里目录,你能试着回答作者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标题下,是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吗?先别看书,给出自己的答案,再去做参照。

其实很多时候,内容都是老瓶装旧酒,太阳底下无新事,哪来那么多震撼人心的新观点新思考,重点是通过学习获得那些可以一通百通的经典知识,让它们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新的联接,带来更多的感悟,更好地为自己所应用。

2、组合内容

拆出了一本书的结构,接着就要再组装上,这也就考验你拆得好不好,合理不合理了。刚开始可能组装一本书的难度很大,可以先从一篇文章开始。观察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再试着不看文章,自己再模仿这些结构写一遍。富兰克林在自己的自传中,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找一篇自己觉得很好的文章,读过之后,再自己重写一遍,然后再来做参照,一点点修改,然后重复。这需要大量练习。我想起小时候,只要看到家里的新奇物件,总是会拆开了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能再装回去的概念,要不然说不定现在也是个小小发明家之类的。

我想说,你拆得越多,也就越难熟能生巧,心中能记住的组合形式也就更多,读完书再写作,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3、积累素材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正是读书的重要之处——那就是积累素材。要不然当翻开笔记本,拿起笔,对着一条条横线上的空白,写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把知识素材变成自己的一个重要过程。阅读时,也就自然需要做这样的练习。每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者写作人,都有大量的词汇积累,怕读了就忘?所以要适当记一些笔记,记下好的词和句子,日积月累,才会有储备,才会厚积薄发的一天。

4、寻求反馈

我们在上学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测验和考试,这些都是让我们检验自己所学,同时获得反馈的标准方法。读书也一样,读完一本书之后也最好来一个“测验”。

你能否用几句话概括书中的内容,把你的感悟和学习到的知识点复述出来,讲给自己或是给家人或者朋友,看他们的反应,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反馈过程。当然,你也可以用现在很流行的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要进行自我的复盘,这些都是获得反馈的方式。

相信有很多人读书喜欢在自己觉得重要或者不错的内容下面划线,说实话,这是个挺不好的习惯,它只是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小小满足而已,除了下次你能更快地找到它以外(如果你下次还会再打开这本书的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觉得,记读书笔记是个挺好的习惯,但是从反馈的力度上,可能它并不一定足够。

小小总结一下,拆解、组合、积累、反馈,这四点,可以做为读书的刻意练习方法,看看它是不是能让你的阅读质量有所提升呢?

最后一点思考,我们要想会读书,读好书,就得去刻意练习,因为读书也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你我的初衷和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提升和改善自己,最终让那些知识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些不舒适的练习会让我们害怕、拖延甚至逃避,可它都是我们成长路上所不可或缺的,但是相比较我们得到的,这些小小的不适都显得那么不值得一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刻意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tp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