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里克兰|离经叛道的追梦者

作者: 及庐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7:27 被阅读176次

文/及庐

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号人物。

40岁的斯特里克兰,在社会中有稳固的地位,受人敬仰的职业,有妻有子,生活平淡无澜,却在某一天写下“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后便彻底消失在了这个原本和谐安定的家中。

“逃离”家乡的斯特里克兰,只身来到巴黎,身上只有100块钱。

17年的妻子和2个孩子成如烟往事,在他选择来到巴黎时,他就选择了离开他的前半生。

疯狂逃离一切社会关系,把自己置身潦倒和危险之中,疾病曾险些要了他的命,头几年,若不是朋友接济,他便要丧生在巴黎狭隘黑暗的旅馆里。

面对接济,他不显得窘迫,反倒让接济他的“我”感到困窘。他和那个曾经的自己经判若两人。

为了“画画”,他变得不疯魔不成活。

毛姆创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月亮和六便士,用以解释那些我们都曾面对过的理想和现实的选择。

可以说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是个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的渣男,也可以说他放弃了坦途甘于荆棘路,后半生为自己而活,为了艺术誓死燃尽自己。

但选择了月亮,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

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自觉,所以我们现实的苟延残喘,梦想随风而散。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最阴暗的角落度日,做水手,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塔希提,生活的一切,除了绘画,都成了与他无关的事物。

为了追逐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像原始人般的生活。

其实许多人的面目都是这么模糊,他们生活在社会有机体之内,又跳不出体制的窠臼,慢慢地也就泯然众人矣。——《月亮与六便士》

没有追求过理想的人,嘲讽已经上路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理想也不一定只通向理想,它还可能通向“噩运”。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月亮与六便士》

或者说,那条通向月亮的路,一定是条荆棘路,要比获得六便士,更加艰难的路。

斯特里特兰,一步一步丢弃了身份、地位、家庭、朋友、爱情,变成一个孤独至死的野人,后来同塔希提岛的原著女子结合,也有着重要的原因“她不干扰我画画”。

设想一下,早几年的你的爸爸,突然有一天说他要画画,一个从未有过画画经验的人,下半辈子不以此为生便如溺水而死般,就这样离开了家,你能理解吗?

在“大局已定”的中年人身上,发起的觉悟,我们要如何看待?

为了社会和家庭,是不是应该更加合乎社会性,而掩藏着自己的本性,让它们烂在心底。

但身而为人,为了自己,如何就这样视而不见心底那几近爆裂的本性,我们本该有做选择的权利。

斯特里克兰无疑是决绝的,离开了过往,他没有任何遗憾,物质上的穷困潦倒,对这个曾经尚处名流阶级的他而言,微末不足提。

毛姆的书中,我看到的是为了艺术而罔顾生死的斯特里克兰,他几乎就是艺术本身。

而从三观角度看,他明显不足观,但艺术作品当然不能止步于三观正确与否,它的背后,往往还有着更具意义的东西。

在塔希提岛上的创作,斯特里克兰找到了那穷尽其极追求的形式,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

逝世前一年他感染了麻风病,最后变成了瞎子。在一个简陋的屋子内完成了巨幅壁画后,他的遗言却是让妻子在他身后一把火烧掉自己伟大的作品。

“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亲眼见证了它的美妙。然后又在骄傲和轻蔑中把它毁掉。”

这个离经叛道的追梦者,最后与自己达成了和解,艺术在他之中,在他之上,也在他之下。

于是毛姆说:“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他抬头看见了月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特里克兰|离经叛道的追梦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b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