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史,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搞得真伪错置,正非难辩,可见传统世俗文学的强大影响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中一个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所表述的历史,七分真,三分假。吴国弱势即是一例,与历史事实是不符的。三国之中,人口,地域,综合实力,地域发展水平,人才,兵力,蜀国都是最弱的,从陈寿《三国志》可以明白查出。其实,被罗贯中颠倒的不只是国力,更多还有历史人物,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神聪明,刘备的哭鼻子等,与正史出入很大。曹公有一句话,大意是设若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就这话可见曹操的霸气和担当。《三国志》评价诸葛亮长于治材,而短於军事,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陈寿写史与诸葛亮有私怨,借机抹黑,但毕竟是正史,可见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的大不同。而刘备,正史则说沉稳默言,是不怒自威的,从小都是团体活动的灵魂人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之外,文化寄托不同阶层民众对社会,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的表达。中华民族历史一段普通的三国时期,演义出跨越文明历史长河波澜壮阔的大戏,是文明文化积淀演绎变化的结果。层层剥开三国背后的真像,多一份历史的理性,是民族成熟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