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出现了烝报婚现象,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哥哥去世,其妻子过继给弟弟。然而生的儿子估计还得算哥哥的,这种现象自然是现代文明所不容。
秦国在当时其实是最西边的一个游牧民族,虽然是周的附属国,然而其还处于早期父系阶段,家族共妻现象很是普遍。
据《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宣太后(就是孙俪演的芈月)召见外国使者,看得顺眼的就召见,然后公然聊一些“不好的东西”(而且宣太后养男宠),可见秦风之粗鄙。
秦孝公的时候,觉得不变法不行,因为秦地贫瘠,经济不发达,经济不发达它好多事情就不好办。
于是启用商鞅变法,大秦帝国就开始了它的黑色裂变。所谓“商君之法,乃万世之法”。后世秦王都没有废除。
在土地改革方面:废除了周的井田制(一个九宫格的田,家族人员一起耕种,中间的上交朝廷)。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每个成年男子都能分到一块。如果家族内的成年男子不分家,就按人头税的5倍来收。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打破氏族结构,产生一个个类似于今天的小家庭,发展小农经济,包产到户。这样成年男子不得不开始娶一位妻子,而不是和家族共享。如果他因为那坑爹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不幸战死,那么他的妻子也只能把他的孩子养大,而无过继这一说法。
(军功爵位制是为了打破周的阶级壁垒而出的一个制度,只要有人头就算军功,然后可以一路升迁。所以秦人作战异常勇猛,但因为披甲率不高,又喜欢正面怼,所以基本都成了龙哥。就相当于穿着衣服的浪人对抗正经的甲士(披甲武士也就是精锐武士))事实上披甲率高的兵马俑都是秦精锐部队,其年代不详,并非是秦始皇时期...
但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汉,在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这个问题上,《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给出的答案就是人头不够,奈何李广是个战术大师,一仗下来,还真杀不了多少。而汉武帝是巴不得匈奴灭得越多越好,滚得越远越好。
就这样,秦反而比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周更加的遵循一夫一妻制(对于上层而言,妾不算妻,普通民众则不能娶妾)。秦国新法完完全全改变了之前的经济模式,而且更加巩固了小家庭的社会结构。
等到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来了个大巡游才发现,很多地方的风气还是很乱(搞外遇的现象很严重,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为“母系遗风”),于是立新法刻石为证,以正风气。秦法之严酷,不用我说了。
对于周时那个扭扭捏捏走折中路线的“礼”来说,秦的律法直接多了,所以在这一时期可以说完全完成了从母系到父系过渡的任务。
我们现在有一个《大秦帝国》系列的电视剧很受欢迎,而且据说正在拍第五部!前面一部讲到张仪让老婆给打了,上朝让秦王和大臣笑掉大牙,甚至说我秦地“温顺”女子多的是,丞相何不换一个什么的话。
但是也提到了大秦律,妻子打丈夫触犯大秦律,所以张仪一个劲解释是自己不小心刮的,按女权学说的说法,一个国家中,男人对女人的统治越厉害,这个国家就越发“男性化”、就越是具有侵略性。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秦国不断东出函谷关向东攻击,具体大概可以参照今天的日韩和法国,瑞典。前两个男尊女卑出了名,后两个女权出了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