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虚构故事)
那年的一天,有同事招集八人,在酒店聚会,当大家喝得面红耳赤,到了呼口号的时候,有人发起吹牛。
方头顶说,他在文化市场捡了个大漏,一串xxxx.xⅹ活佛的宝珠,归在他手腕上,他举起手腕,大家争先恐后地看,邻座要取下看看,他一抖腕子拎下袖口,笑哈哈说:“心爱之物能随便摘给别人吗?”
其他人就高举大拇指,夸他能,因为大家都有耳闻,那位活佛了得!
了得了得……
邻座的圆头,一仰脖子笑说:“你这佛珠咱不好说。就在前段时间,我那孩子去了趟ⅹ国,白x熊知道吗?”
知道知道,你说。
“嗨,也没什么,就是弄了几只熊掌來。”
啊?!没让人法办?怎么弄回来的?
“说的是!谁知道呀?”
大家都摇头,为了起哄又拍起巴掌。
这时,首坐上的领导咳了一声,筷子向桌上一“叭啦”一撂,大家立刻静下來,听他说:
“最近,我在xxx小区,又买了一套房。”
嗬!……大家明白那小区的平米价格嗨!就互相递个眼神,有挑大拇指的,有拍巴掌的,有举杯敬酒的。
要说还是咱领导,人家工资收入高哩。
“工资?靠工资买房?大家知道我孩子享受年薪制对吧?”领导说。
对对对,几人交道接耳,有人知道领导的孩子在跨国公司担任上层高管。
这时,一直憋着沉默的老魏突然发话了:“房子?哼!如果我那事成了,五套也能买!”
??!!
“大家知道,我一直没买房子,住着老平屋对吧,好几辈子了。”
对对。你那房一直不在规划之内。
“前阵,我更新家俱,在樟木箱子底下翻出一幅画。”
谁的?
“唐伯虎的桥边浣女图!”
!!!???
听老魏这一说,大家都愣住了,因为大家听人说过,老魏的祖上曾有位朝廷命官,好像哪本书上有记载,据说还与三国时期的魏延扯上了关系。
单位上的老同事还都知道,老魏家的上两代是书香门弟,到老魏这代生活坎坷了,才初中文化水平,但又知道他家里有古藏。
老魏平时做人低调保守,爱钻牛角尖,常常板着脸对待百事千物,与同事来往少,尤其是见了领导只有点头的份。老魏五十多岁了,在提干名额多的单位,至今还是白板一块。
这次招集哈酒的人,是老魏在单位上唯一的朋友,就是想利用这次机会,事先嘱咐老魏,适当机会多敬领导几个酒,说几句软话,大家再帮着圆场一下,请领导手里松个名额,让老魏退休前弄上个科级。
可眼下,老魏竟然迎着领导来了这么句话。
如果老魏这话,出自在座的别人的口,大家会笑喷,谁信呢,但出自老魏之口,真让人心跳。尤其是那位领导,听了他这话,举着酒杯的手悬在空中,眼睛眨成了机械化。
大家看看老魏,又看看领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领导放下酒杯,再干咳一声,说:“同志们呢,哎,现在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改革开放……这个……”
酒局招集人连忙给老魏递眼神,老魏心理荒乱又矛盾,动作生硬,站起来敬领导酒:“领导请……”
大家鼓掌。
领导盯着老魏没动弹。
老魏一仰脖干下酒去说:“我刚才沒说完,我那幅画托亲家的朋友的朋友,到古字画研究所去了一趟,他们说是民国年间的仿制品,而且仿的不好,不值钱。”
领导一直看着老魏,听老魏这样说,把杯中酒喝了一小口,放下杯子对老魏说:“老魏呀,你也五十多岁了,这把年纪,按说应该稳当多了……”
“领导,你别急呀,我还有话呢。后来我又托人,到了考古研究所的古字画对外鉴定小组,去了一趟,那里的专家鉴定说,虽然是仿制品,其价值也够个几百万的!”
领导把杯中酒喝干。
“但是,临走时,那专家又要让我交十五万鉴定费才肯出具证明书……”
老魏还没说完,就见那领导脸色一沉,拍着桌子就站起来:
“我说老魏呀,你对大家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开开开开开什么玩笑!”
领导气愤愤地甩门先走了……
大家都愣了神,老魏指着门,高声对大家说:“我说什么了,他这是怎么了?对吧,我说什么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