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跑步的,甚至有些排斥、讨厌,这是由于读高中的时候我跑八百米常常是不及格的,还会因为跑步不及格这件事有些担忧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毕业。
因此,根据过往的切身经历,我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跑步不行!
人是很难喜欢去做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
后面之所以想要去跑步,是因为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状态比较消沉、抑郁寡欢,也有些嫌弃自己“大瓶可乐装”的身材并为此感到自卑,而且跑步这件事是不需要他人的配合一个人就能去做的运动。
我想要通过跑步来让自己变得有活力和达到减脂变美的结果,抱着这样的动机和期盼,我开始了跑步,期初跑步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难受、不适,常常累得像条狗似的,气喘吁吁、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最开始的时候我要频繁动用自控力来驱使自己去跑步,为了能坚持跑下去、避免三分钟热度的半途而废,我会约上小伙伴带动我一起跑,还建立了一个跑步打卡群来激励、监督自己。
现在是跑步的第三年,除了2月疫情影响没有跑步,其余时间都是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每个月的跑步量都是80多公里,也就是每个月至少跑13次,每次6公里以上,这是我每个月跑步打卡的最低指标,也是除了天灾人祸之外势必达成的底线。
在最开始跑步的前半年,我会经常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出现两个小人,他们在唇枪舌战、喋喋不休的争论。
一个小人理直气壮地说道:上班那么累,睡个懒觉吧,别跑了,明天再跑!另一个小人不甘示弱地反驳道:你昨天也是这样欺骗自己的,难道你忘记自己跑步的动机了嘛!好吧!这个来自灵魂的拷问让我无法再自我安慰了,我还是乖乖地告别周公爬起来跑步。
我想这就是自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习惯养成、突破舒适区的必经之路,是原居民下丘脑和移民者大脑皮层的斗争,也是本我和自我的战争。
这样的自我斗争、自我拉扯是刚开始跑步时的常态,大多数时候我的理性脑战胜了情绪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想要睡懒觉、葛优躺的冲动,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温暖的被窝,一切为了心中那份更高的价值和渴望。
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行动,早起跑步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事情,就像刷牙、洗脸般轻松简单,花开花谢般顺其自然,不需要再动用意志力去迫使自己起床跑步,脑海中的那两个小人再也没有出现了,不再纠结徘徊、拉扯撕裂,感受到跑步时分泌的多巴胺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现在跑步对我而言就跟出去散了个步似的轻而易举,已经养成习惯了,并且我也从中发现了跑步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和真实改变,以及体会到跑步的乐趣,现在跑步俨然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突然有一个好奇,为什么我对跑步的态度发生了天差地别的改变呢?从厌恶到喜欢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想是持续不断地投入、专注、活在当下、坚持的策略以及不断澄清和强化自己跑步的动机给我带来的力量和结果,特别是那两个小人在撕逼的时候,只要我回想起自己跑步的动机,我就会有如神助、毅然决然地爬起来去跑步。
其中跑步的动机是关键所在和核心因素,是触发跑步行为产生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坚定明确的动机是目标达成的保障和前提。
通过三年持续稳定的投入我的跑步动机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的内摄动机、认同动机上升为整合动机、内在动机,实现了从知之者到好之者、从好之者到乐之者的身份迁跃。
因此,事实证明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会随着我们不断地投入、专注而发生质的改变,获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对于跑步这件事,除非是因为身体原因导致我无法再跑了,我想我是能够跑到生命的尽头的,为了这份快乐和满足,为了美好肉体,为了闪耀自我价值,为了实现美好人生!
我是终生跑者,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美好肉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