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们有没有觉得,学的课程很有道理就是自己用不了,或者学完就忘了”。
2“.知识是不值钱的,会用知识的人才值钱”。3.“书读得再多 ,不会用也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校门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4.“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如果你学习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那肯定比纸上谈兵学得好。如果你学到统计学,又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验设计上,那你对统计学的理解一定深刻”。
5.“读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学的概念,如果能亲自管理企业,那么对概念就不仅仅是理解,而是一种感觉”。
上面的开头语句和这次的求学模板的书籍是《有效学习》,猫叔上了2堂求学课,所有的核心信息指向就是“用”。《有效学习》书中列举了很多方法,但是核心还是知识和自己联系起来,把知识应用了,才能记住,不会忘记。
没有感知,就没有发生。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对一个一首古诗;一个数学公式;生物学的循环系统;信心满满的我已经掌握了,这是当时的感觉。到了模拟考试,试题一发下来,一看,糟了,这句古诗的是怎么写的;这个公式还差一个公式才能求出来;生物循环系统怎么和后面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了。
信心满满只是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你掌握的知识程度不是自我感觉说了算。自我感觉等于没有感知,没有发生,今天记住,明天就忘了。书中说“犯错会促使我们深层理解”。上面模拟考,我们做错的知识点,我们会理解更深,也对做错的知识点有了个感知,知道怎么错的,错在了哪里?这时候我们在对知识点举一反三,那知识点就很牢固在我们脑海里了。
高考结束后,这些知识点用不上,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遗忘。问题又回到了“用”这个核心问题上。回顾猫叔课上的五大关键点。1.强反馈2.强需求3.强联系4.强反思5.强实践。
这五大关键点就是来对付“用”。我们学习完一个章节,你做一次试题测试,我做了3次试题测试;写打卡文的时候,你写好就发布了,我写好在反复查看,发给牛人点评,我在修改发布;不管是考试还是写文,肯定都是我的成绩好。虽然都是反馈,可是我的反馈更强,我用的频率更多,感知更强。而且我做了三次测试,我遇到的知识点更多,我思考的面更广,联系到的知识也会更多,想的问题也会更多,思考变深。
整个的系统正回路就是学—强反馈、强需求、强联系、强反思、强实践—强感知—强记忆—强应用—学。
心得感悟:
要让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起来,没有机会用,我们也要想办法创造机会用。学了就是为了用,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习写作,我们就去想办法参加写作比赛;想办法找个同圈子的人,天天监督写,互相反馈和讨论。反正找到一切办法,找到更多能应用的场景和人。加大写作写件事的意义,我们的动力会更足,记录我们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比和测试找到反馈。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对比,不断的收集记录反馈。
学习致用的“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