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的后面是什么?
今天上《维生素C的故事》。每开始一篇新的课文,总是会有孩子超开心地小声喊:“我预习啦!”趁着孩子们自读的功夫,我巡视了班级,第一大组除了除了一位忘了预习,其他的已经自然而然地准备好了,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希望能看到水滴石穿的奇迹。
今日的明星大组
生字教完,我给孩子们两分钟的时间复习,紧接着就要开始听写。走到第三大组,看到子涵的书,发现这孩子的笔记记得太认真了!利用注意力的选择性,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自己觉得难的、容易错的点,交替用红笔和黑笔标出上课所讲的多音字、易错词和各种形近字。
会记笔记的孩子是多么珍贵的存在呀,祝愿她以后成为学霸。
11月21日带班日记
听写是班级的狂欢。听到“等下我们来听写”就开始欢呼的班级,我们班大概也是少见。第一遍听写,只听写生字,和引申过来的形近字。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好,下课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冲过去给自己加分,我在台下,偷偷拍孩子们的听写。随意点的孩子写在书上,讲究点的孩子写在草稿本上,都是一样的100分。
11月21日带班日记
11月21日带班日记
11月21日带班日记
太多人拥挤在讲台前面,总有几位同学想偷偷插队去摸屏幕。大屏幕可是个最坚持秩序的白板呢,只要有超过一双手在屏幕上操作,立刻就罢工。孩子们只得被迫遵守秩序,守着守着,就成了习惯。
泽宇在讲台下面喃喃自语:“哎呀,讲台上人太多了,我不跟他们抢,等大家都加完分了,我再去加。”真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11月21日带班日记
生活中处处有礼仪
孩子们传听写本的时候,第一排的孩子们整理好本子,送到讲台上来垒成一堆。有个孩子单手叉腰,另一只手抓着乱七八糟的一叠本子,往讲台上一拍。
时间还早,我干脆暂停了讲课,开始教孩子们一些礼仪的小知识。比如,把东西给别人,应该怎样给?孩子们之前就经常听我叨叨,干脆地回答:“我懂,应该要用双手递。”那,递笔给别人,笔应该怎么拿?孩子们愣住了。我告诉他们,给别人递笔的时候,笔尖要冲着自己,把方便拿的那一端递给别人。递剪刀的时候也是,自己捏剪子部分,把塑料手柄冲着别人,这样别人比较好拿。
正好可怡和向前带来了剪刀,两个人干脆就实地演练了一把。我接过剪刀,和孟欣对演了一回,还回去的时候不忘说“谢谢”,可怡也高兴地对我说“不用谢”。
对于孩子们要“讲礼仪”这件事,我似乎有点格外的固执。在当今这样节奏很快的进程下,花大力气教给孩子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之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有位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家里,哪怕父母给倒杯水、拿本书,也会本能地脱口而出“谢谢”,让她很感动的时候,我就觉得孩子明礼,就容易懂感恩,进行礼仪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潘老师上个学期教我们班英语,有次周末,给每个孩子带一张练习卷回家,当周末的作业。她怕孩子们太小,发不好卷子,就干脆下了讲台,一张一张发到孩子手中。下课后,她跟我说,每个孩子几乎都双手接过试卷,然后甜甜跟她道一句“谢谢”。那么多声“谢谢”围绕着她,她都感觉自己发的不是作业,而是礼物了,心情大好。
我想,礼仪其实是一道桥梁,生活中处处有礼仪呀!
静待一朵花开
上完一节课,把孩子们催去操场站好队,委托隔壁3班的郭老师帮我顺带着维持下纪律,我骑着小蓝车急急赶去新安江路小学听课。一路飞驰,堪堪赶上。
早上是徐老师的《神奇的注意力》,徐老师是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教学的环节很清晰,孩子们的纪律也让我叹为观止。因为我之前在网络上上过这一场直播课,所以感触要更深一点。
有时候我会觉得,一个语文老师,兼职搞心理学,有点儿不务正业。但是心理学给我自身和孩子们带来的帮助却是实实在在的。我开始对儿童的心理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容易理解他们的行为,触及他们的情感,也会针对他们的特征去进行教学和辅导。当遇到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特殊的学生时,我也更愿意去书里寻找答案。
今天评课,我居然很意外地抢先发言了。想想几年前,因为上课就脸红心跳的我,这何尝不是我自己的一种进步呢!
回学校,翻阅孩子们交来的《成长记录册》。发现平时我准备的班级活动的东西,孩子们都认真地收着。二年级的作文班报,三年级的感谢信和喜报,四年级的带班日记……时光好像就被这么凝固在了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刊四节里。
11月21日带班日记
11月21日带班日记
11月21日带班日记
看朋友圈,阅览室陈老师说得好:“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呵护一朵花开。”我也努力保有一颗童心,去期待着朵朵鲜花绽放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