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信

作者: 黑龙江冷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06:44 被阅读62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长城书店的经理,他经常在朋友圈推荐各种新出版的书籍,最新推出的是敬一丹的《那年那信》并发了一个宣传通知,本月20号下午在长城书店作者与读者见面会,为了先睹为快,我托同事先帮我买了这本书。

那年那信

      拿到书的那一刻心里就莫名地喜欢,因为在书的底部有一封手写的书信,在如今到处都是计算机打印的文字时代,这封信看着让人心里觉得特别温暖。一气读完,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这本书跨越了68年时光,浓缩了1700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

那年那信

      对一个作者的爱体现在你喜欢她的作品,渴望见到她,与她心灵相通。读了《那年那信》后我迫切地等着20号的到来,这是正常的工作日,我提前请好假,乘车赶往长城书店,见面会15点开始,而我13.30就到达了现场。前几排座椅留给重要的人,我安静地坐在靠后的座位上,拿起书一边翻着一边看着涌进的越来越多的人流。这是长城书店四楼的一角,平时做为读书分享或者朗诵会的场地,其余部分全是书,无论有多少人走进这书的世界,不知不觉都会安静下来,就像此刻。

      15点敬一丹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穿着深蓝色裙装,举手投足间透着知性优雅,这一刻她不是焦点访谈中那个有着光环的人,而更像邻家姐姐一样和蔼可亲。人群有了小小的躁动后随即便安静下来,献花、读信、访谈、分享,她的声音不是通过电视,而是近距离的穿过我的耳膜,我和她不是隔着银屏而是隔着前面的几排座椅,我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她,望着她……

那年那信

      她的声音是那么悦耳动听,她的脸上没有脂粉没有光环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说她曾在佳木斯度过了三年多的童年时光,对佳木斯这座城市充满了记忆和情感,她为再次来到佳木斯感到高兴。她说,她经历过书荒的年代,深知能有书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读书对她的人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鼓励当代学生和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丰富阅读机会,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终于走近了她,手捧着她为我签名的书合影,按理说我已过了追星的年龄,可还是有一阵小小的激动。等着签名的人自觉地排着长长的队伍,我没能过多的停留,但我已满足。

那年那信

      透过《那年那信》我想我读懂了她,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作为媒体人,她完成了对父母的致敬,也完成了记录这样的念想。

那年那信

相关文章

  • 那年那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长城书店的经理,他经常在朋友圈推荐各种新出版的书籍,最新推出的是敬一丹的《那年那信》...

  • 那年,那信

    圣诞前夕,闺女给她的小闺蜜送礼物,还买来信纸写信。看得我心里痒痒,便拿了几张也给我的老闺蜜写信。在摊开信纸拿起笔的...

  • 那年 那信

    我买了一本敬一丹的《那年 那信》,寒假回家的时候带给爸爸妈妈,问他们关于书信的故事。爸爸告诉我,他每次月底快没钱的...

  • 那年,那信,那亲情

    最近回老家探望父母。 前几天,经过家里一层的储物室,见门开着,往内张望,是父亲在里面找东西,便也进屋去看。进门靠左...

  • 那年,那事,那信

    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 还记得期待来信的日子吗? 如今,泛黄的是书信,飘逝的是岁月。 展开泛黄的信纸, 似乎还...

  • 《那年 那信》有感

    2018年8月19日,午饭后从上大出发前去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去书展,参加敬一丹老师的新书分享会《那年 那信》,进入...

  • 那年那信那些期盼

    我最敬爱的三哥: 虽然没有对你说过,但是我最喜欢三哥了!也许是家庭的原因,我们兄妹间的感情其实很生涩的,...

  • 读《那年那信》有感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今,却都变了,信息快速发展的如今,什么都变得浅浅的。记得高中时还有写信...

  • 《那年那信》读后感

    一个周末偶然的机会和儿子到中央大街书店,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刚转了几分钟敬一丹大姐写的这本【那年那信】,就...

  • 《那年那信》读后感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雨 上周日下午,我去新华书店免费借了敬一丹的《那年那信》,当天看了半本,今晚看完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那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g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