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快乐和过得有意义之间有什么差别?许多心理学家把快乐定义为一种舒服自在的状态,在当下感觉很好。而意义则更深。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说:一一来自归属感、致力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从内在发展出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文化对于“快乐”相当痴迷。但我发现寻找意义才是更让人满足的道路。而且研究指出,有人生意义的人适应能力也会比较强,他们在学校及职场的表现较佳,甚至寿命更长。所以这一切让我开始想,我们每个人要如何活得有意义?为了寻找答案,我花了5年时间访谈了数百人,阅读了数千页的心理学、神经学以及哲学。把这些汇总起来。我发现了一件事情,我称之为“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我们可以彼此相互建立起这些之中,在彼此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1根支柱是归属感。归属感来自于一种关系,一种你与他人在本质上,彼此是否处在相互珍惜的关系中。但有些群体和关系提供的是廉价形式的归属感。你被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你所相信的事物,你对人的好恶,而不是你的本质。真正的归属感源自于爱,它存在于个体间共处的时光当中,而且它是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与他人培养归属感。举例来说,每天早晨我在纽约的朋友乔纳森都会向同一个街头小贩买一份报纸。不过他们并不是只有交易的关系。他们会停下来,花点时间说说话。把彼此当朋友对待。但有一次乔纳森的零钱不够。小贩说,没关系,不用了啦。但是乔纳森坚持要付钱,所以他去了一家店,买了他不需要的东西。把钱找开,但是当他把钱给小贩的时候,小贩退缩了,他感到受伤。他试着想表现友好。但乔纳森拒绝了他。我想我们都曾像这样在小地方拒绝别人却没有意识到。我就有过。我会从认识的人旁边走过,却没有跟他们打招呼。都有人在跟我说话时,我会看手机。这类行为是在贬低别人的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隐形的、不值得的。但如果用爱来引导,你就会创造出一种纽带。让你们彼此都振奋起来。对很多人来说,归属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就是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纽带。
对于其他人来说,第2个人生意义的支柱是目的。找到你的目的并不是指找到让你快乐的工作。目的的重点是你能给予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因为医院管理员告诉我,他的目的是治愈生病的人。很多家长告诉我:“我的目的是敷衍我的孩子。”目标的关键在于用你的力量去服务他人。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这是透过工作来达成的。那是我们作出贡献和感到被需要的方式。但这也意味着像是无心工作、失业、低劳动参与率等等议题,这些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存在主义问题。人们若没有值得去做的事,就会挣扎折腾。当然你不需要从工作中找到目的。但目的能让你有活下去的意义,尤其是你向前行的“理由”。
第3个人生意义的支柱,也和走出自我有关,但用的方式完全不同:超然。超然的状态还是很少见的时刻。在这个时刻终于超脱了日常生活的喧嚣扰攘,自我感觉正在渐渐消退,你会感觉到和更高的现实产生链接。跟我谈过的,其中一人说,超然来自于欣赏艺术。另一个人则认为超然是在教堂中。对我来说,我是作家,而超然是透过写作发生的。有时候我太投入,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这些超人的经验能改变你。有一项研究是让学生去看60米高的尤加利树,看一分钟,之后他们会比较不自我中心,若给他们机会去帮助别人,他们连行为都会变得更慷慨。归属感、目的、超然。
第4个人生意义的支柱,它常会令人感到惊讶。就是讲故事,告诉你自己,关于你自己的故事。用你人生中的事件来创造一个故事,能让你看得更清楚。他能协助你了解你是怎么变成你的。但我们通常没有发现,我们故事的作者就是自己。而且我们可以改变出故事的方式。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一连串的事件。即便你被事实给限制住,你仍然可以编辑、诠释、再重新诉说你的故事。我遇到一位叫埃梅卡的年轻人,他因为打美式足球而瘫痪。艾米卡在受伤后,内心的对话是这样的:“我打美式足球的人生是非常棒的,但看看现在的我。”像这样说故事的人。——“我的人生曾经很棒,现在却很糟。”——说这种故事的人比较容易焦虑和沮丧。艾美卡有好一阵子就这样。但随时间过去,他开始编造一个不同的故事。他的新故事是:“在我受伤前,我的人生没有目的。我常去派对,且我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但受伤让我明白,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安米卡把他的故事进行改造,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对自己说完这个故事之后,安米卡开始开导孩童,他找了他的目的:服务他人。心理学家丹麦亚当斯称这种现象为“救赎的故事”,用好的来救赎不好的。他发现,过着有意义的人生的人,他们说的故事内容通常都是他们的人生由救赎、成长和爱来定义。但,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他们的故事?有些人向治疗师寻求协助,但你也要靠自己做的,只有完整的反思你的人生、你的关键经验如何造就了你?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就是艾美卡所做的。你不可能一夜就改变你的故事,这个过程可能要花好几年,而且很痛苦。毕竟,我们都曾受过苦,也都在挣扎。但拥抱那些痛苦的记忆,能带来新的洞见与智慧,能让你找到那支撑着你的“善”。
归属感、目的、超然、讲故事。这些就是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在我小时候,我很幸运,能够被这4根支柱围绕着。
我父母在蒙特娄的家附近开了一间苏菲派的聚会所。苏菲教派是一种和旋转苦行僧及诗人鲁米有关的灵修。每周两次,苏菲教徒会到我们家里来冥想、喝波斯茶、分享故事。他们的灵修也涉及了要透过爱的小举动来为万物服务。也就是说,即使别人冤枉你,也要仁慈以对。但那给了他们一个目的:去驾驭自我。后来,我离开家去读大学。我的人生中少了苏菲教徒每天的基础练习,感觉像是船的缆绳被解开。我开始寻找有什么能让我人生值得活,就是这个原因让我踏上这段旅程。现在回头看,我发现那间苏菲房房舍有着一种有意义的真实文化。那些支柱是建筑的一部分,而支柱的出现,让我们都能过更有深度的生活。当然,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强大的社群,好的和坏的都包含在内。帮派、邪教这些也是有意义的文化,他们利用这些支柱,给予人们活着和牺牲的意义。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身为一个社会,必须要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家庭以及习俗制度当中建立这些支柱,来协助人们变成最好的自己。但一定要花心力,才能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每一天过去,我们不断的创造我们的人生、扩增我们的故事。有时,我们可能会误入歧途。每当我遇到这种状况时,我会想起我与父亲的一段经历,很有影响力的经历。我从大学毕业之后几个月,我父亲罹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本来他应该性命难保。他活了下来,我问他,当他在面对死亡的时,脑中想着的是什么?他说,他唯一能想的,就是必须活下来,这样他才能陪伴我弟弟和我。这点让他有意志力能拼命活下来。当他被麻醉准备接受紧急手术时,他做的不是从10开始倒数,他把我们的名字像祈祷文一般的重复着。如果他会死,他希望他在世上说的最后几个字是我们的名字。我的父亲是个木匠,也是个苏菲教徒,他的人生是谦恭的人生,也是很美好的人生。躺在那里,面对死亡,他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爱。他在他的家庭中的归属感、他身为一名父亲的目的、他超人的冥想,不断的重复着我们的名字。他说这些是他活下来的原因。那是他告诉她自己的故事,那就是意义的力量。快乐来来去去,但当人生真的很美好的时候,当事情真的很糟糕的时候,若人生有意义,你就会有可以紧紧抓住的东西,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