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特别累,心态不太好,最近几天似乎心态平和了一些。
这两天备课《孔乙己》,看了很多名师的课堂实录,每每为他们的设计惊叹,我想这才是当老师幸福的来源,设计出一堂好课,在课堂上引领者学生在文字中漫游,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徐杰老师的《孔乙己》,设置了讲故事的环节,分别从不同人物角度讲述故事,但是每个环节又不重复。先是孔乙己自己介绍自己第一次是完全开放式,极大地放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让短衣帮讲孔乙己的故事,要求用固定句式,并且举出例子,规范了同学们的表达。接着让掌柜从不同于短衣帮的角度讲故事,丰富了对孔乙己评价的角度。最奇思妙想的是从丁举人的角度,丁举人并没有正面出现,所以徐杰老师让同学们揣测他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突出他举人的身份,剖析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最后是小伙计的视角,鲁迅为什么用小伙计的视角?因为他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人,他还是个孩子,相对而言比较单纯,这是鲁迅安排得巧妙之处。但是也已经受到影响,当孔乙己想教他“茴”字的写法,他在心里想“你也配?”
徐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全文,分析了人物形象,剖析了小说主题,整个课堂节奏紧凑,有所取舍,层次分明,是一堂很巧妙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