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一段失败的经历,分享出来,供大家一乐。
昨天数了数自己账号上关于写作干货类的文章,竟然有91篇之多,账号截止到目前的总收益是1582元,偶尔偶尔来运营一下,能够有这样的收益,我的内心已经十分感恩了。
但我不想再继续写下去了。
自己关注了很多分享自媒体干货方面的账号,因为内心热爱的缘故,别人看这些写作干货,一看就睡觉,我是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有精神,偶尔还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
有人找我聊起这些写作干货,怎么运营之类的?我会非常耐心,非常掏心掏肺的给对方分享,我感觉这种分享很快乐。
也曾经想把自己的这一个账号打造从跟他人的账号一样,专注分享自媒体运营方面以及个人成长经济方面。
昨天细细看了自己的账号,做了一个复盘反思,然后就有了这篇文章,决定不再继续写下去了,因为,我顿悟了三个点:
第一点:忘记了初心。
昨天我特意去搜索了同一期学习写作的小伙伴帐号,最近的一条动态和最近的一篇文章,距离当下的日期已经是九个月之前。
我们是同样的角色,都是一个孩子24小时不脱手的全职妈妈,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才会彼此联系交流。
写作班学习结束之后,她去学习故事,努力把自己的今日头条账号运营起来,而我去学了书评影评拆书稿,走上了帮他人运营账号的道路。
慢慢的,我们忙碌在各自的生活当中。
我昨天看到那个日期,才知晓她已经停更今日头条账号有半年多,有点震惊和意外。
她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投稿和做账号,现在账号已经停更,想必她已经在投稿的路上闯出了一番成绩,或者说已经成为某一家公号的签约作者,有了保底的收入,加上两个孩子,赚钱的天平自然倾斜在投稿的那一边。
我帮他人运营账号,虽然也是写,虽然也是在赚钱,虽然也是一年之内五连跳,步步高升,自己在成长的同时,内心里面总有一丝担忧,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运营他人的账号,领着固定的工资,真的能够养活孩子吗?
后面建小孩子的房间,需要做饭给建筑的师傅,需要帮忙做各种各样的跑腿,还有整日黏在身边的孩子,我主动申请辞去了这一份工作,重新做回自己。
老人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你当下的所言所行,偏离了当初你选择的初心,后面可能就达不到你想预期的效果。
第二点:忽略了人性。
有些小伙伴可能跟曾经的我有一些相似,系统性的学习写作,或者说走上了写作之路之后,每学习到一个写作知识点,就很想把它写成文章或者写成微头条,发布在自己的自媒体上面,便于自己巩固和消化。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自己储存更多的知识,成为知识博主,后面的变现之路就是卖课,卖专栏。
我仔细看了看这些写作干货之类的文章阅读量,如下图所示:
这一张是微头条写作干货类的数据,这绝对是实打实的干货,根据我自己运营他人三年的账号总结出来的。
然后我还发现,曾经到后台找我聊写作干货的,聊完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以后了。
我把自己的这个困惑告诉了一位理财的同行,这位同行是专门写理财类文章的,他听完之后,现场就吐出了一句话:
你分享写作干货,吸引来的只有写作的同行,你现在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分享写作干货,后面你拿什么变现呢?
写作干货写的浅一点,吸引的是那些刚入门的写作同行,写的太深,他们压根就看不懂,看不懂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看呢?没有人看,阅读量从哪里高起来呢?
你去看一看,头条上面那些卖课,卖产品卖书的,哪一个不是在利用【穷人怎么样翻身?怎么样快速赚到钱?全职宝妈怎么逆袭?我这个月赚了多少钱?】这样的人性来吸引粉丝的?
我想了想,确实是,人性,只愿意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你分享出来的,只是你自己当下愿意做的,然而却不是读者粉丝想要看到的。
《学会写作》一书当中写道:写作一定要有用户思维。
在写作商品化的年代,你写出来的文章,不考虑读者,忽略人性,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当中,除了自娱自乐之外,会得到什么呢?
第三点,忽略了真正提升写作文笔的核心。
有一天,我在社群里面分享一个话题: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关键。
看到这个分享话题,社群成员很多都笑了,还有人跑出来说:“这个还需要你来分享吗?我早就知道啦,不就是多写多练嘛。”
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你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好。
写作,写作,人人都可以写作,但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有天壤之别。
看看别人写的,再看看自己写的,瞬间就觉得自己写的不好,词语方面表达不够精准,不够优美,于是你拼命的练习表达技巧,训练词语造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采。
如果你仅仅是这样的练习,你可能一两年时间过去都会原地踏步踏,因为在写作方面新手和高手的差距,除了在遣词造句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核心的东西——思考水平。
面对同样的一个热点,你只能写出一篇文章,而别人能够写出五篇文章。
同样的事情,别人可以看到两个点,而你不仅看到了这两个点,还能看到了这两个点之间的关联。如果别人看到了这两个点之间的关联,你除了这点之外,还能看到这两个点跟另外一件事的内在关系,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那什么东西决定人的思考水平呢?那就是自己本身的输入。
比如现在头条有关于刘涛主演的电视剧《假日暖洋洋2》的征文,如果你没有去看过这部剧,也不知道一篇剧评怎么写?也没有跟写剧评的小伙伴聊过,你怎么可能写的好这个征文呢。
所以说没有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你的思考和输出就是无木之本,无源之水,那么写起来就有心无力,或者说没有深度。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之后的输出,因此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
真正支撑自己源源不断写下去的,并不是这些写作干货,而是输入之后的思考。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是我走过的一段弯路,希望对当下正在分享写作干货的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