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108。
革卦是第四十九卦,讲的是要变革、改革,是《周易》里比较重要的一卦,因为《周易》就是讲“变”的。“革”指变革,是一种大的变,“革”字本来是指皮革、皮毛,也指把兽皮上的皮毛去掉的过程,就引申为革新、革命、改革。革卦的卦象“泽火革”,上面是沼泽,下面是火,沼泽里面不是有水吗?水跟火在一起是相克的关系,所以一定会发生大的变革。
革卦的卦辞: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是在己日的时候实行变革,就能取信于民,一开始就亨通,有利于守持正道,悔恨最后就会消亡。
“己日”是什么意思呢?“己”是天干数,甲乙丙丁午己庚辛任癸,“己”刚好排在第六位,为什么在第六位或者第六天要变革呢?这是跟当时的思维模式有关系,因为殷商时期已经开始崇尚“五”了,后来就有了五行、五脏、五气、五时等,也就有了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中间都崇尚“五”。它最早来源于人体结构,比如一只手有五根指头,一只脚也有五根趾头,所以第六位实际上就是后面五个的开始:“1、2、3、4、5”是从“1”开始,“6、7、8、9、10”是从“6”开始的;也就是说“甲乙丙丁戊”是从“甲”开始的,“己庚辛壬癸”是从“己”开始的,所以“五”之后的“六”,也就是“己”成为变化之后新一个阶段的开始,所以与之相适应的,就要在“己日”实行变革。“己日”也就是“六”改革了之后会出现一个新的景象,所以叫“七日来复”。这个卦辞就告诉我们在改革的时候要“孚”——取信于民;并且要“元亨”:“元”是抓住初心、事物的本原,也就是要符合天道、正道,这样就会大吉大利。
《彖传》解释: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革卦是水和火相遇了,火就会熄灭。革卦上卦的兑卦是少女,下卦的离卦是中女,这两个女人同居在一起,她们的志向又不相合,就一定会变革。
“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在己日的时候推行变革,就能取信于民,这是因为变革为老百姓所信任、赞同。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天下人心中光明、人心愉悦,所以这种变革是亨通的、符合正道的,改革就需要正当、符合正道,这样悔恨就会消亡。“文明以说”是说革卦是离卦在下面,兑卦在上面,离卦是文明,兑卦是喜悦,所以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天下人心中光明,人心喜悦。
“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和地的变革会导致四时的形成。“汤武革命”:“革命”一词就出自革卦的《彖传》,“汤”是商汤,“武”是周武王,商汤把夏桀推翻了,周武王把前朝的商纣王推翻了,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昏君,他们没有顺应天道,人民就反对他们。“顺乎天而应乎人”:商汤和周武王顺应民心推翻了前朝的暴政,这种变革是顺天应人的,一定会成功。“革之时大矣哉”:所以革卦的时位是多么重大。
《象传》解释: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有火,革”:革卦的卦象是泽当中有火,就象征变革,上卦是泽,下卦是火,火在下面,泽中的水在上面,水一定能把火浇灭,所以它们是相克的,水克火,两不相得,就一定会变革,这就是革卦的卦象。
“君子以治历明时”:这个时候,君子就要按照卦象,根据变革的规律来制定历法,明确时令。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有重大变革时,比如改朝换代,往往都要改变历法,如夏代把正月定在一月,商代把正月定在十二月,而周代把正月定在十一月,这都是变革的一种表现。制定历法是为了彰明四季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朝代变更了,历法就变了,这是一种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也反应了在农耕社会,历法对于人们的生产、耕种、作息重大的指导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