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无论花多长时间阅读、无论读的有多认真,却仍是无法参透一本书到底在讲什么的境况。这就好像是站在眼前的一个人,无论花多长时间与其相处,却总是看不透。其实这并不是人难懂、书难懂,而是缺乏看透的能力。想要读透一本书,需要达到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在阅读的伊始,作为一个做分析阅读的读者,首先要找出这个骨架。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
一本书出现在面前,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无须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种X光般的透视眼神来阅读这本书,从中找到骨架,掌握一本书的脉络。在确定好书籍所属的分类后,就可以开始对书籍架构的把握了。
首先,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找出这本书在干什么,发现书的主题或重点。
接着,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所有的东西都是复杂的组合体,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然后为正在阅读的这本书拟出一个大纲。将书中的重要部分列出纲要,并说明这些部分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有助于掌握全书的重点摘要。
把握清楚一本书的骨架和全书的重点后,就要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先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从而造就了作者写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身为分析阅读的读者应该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就还要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将这些问题按照重要程度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按照这个步骤阅读就能对一本书的架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也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看透一本书,知道了这本书是在谈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