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是人生赢家,有些人却过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有些很聪明的孩子没有成功,有些看似资质平平的孩子却很有出息?
成功与不成功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天赋、技能、努力与成就之间有什么关系?
《坚毅》这本书告诉你!
一本释放激情与坚持力量的书籍!
01 《坚毅》
耶鲁北京中心创始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李恩祐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
“我12岁独自赴美读书,16岁考入耶鲁大学,用三年半的时间获得了经济与国际事务双学士,后来又在斯坦福大学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但刚到美国时,我看不懂课堂上的古英文材料;与同学朋友交往时,语言、生活和文化的差异让我无所适从,根本不知如何融入。”
常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成为学霸的?是什么让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充满激情地工作?”
李恩祐总结了两点:一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二是得益于一直坚守的几个习惯,这其中就有坚毅。
这个案例来源于《坚毅》这本书,相关的案例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来自于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包括作者的亲身经历、商业精英、艺术家、教育家、运动员、军事家等等出类拔萃精英们的真实经历。
这本书中大量丰富的案例,以及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与坚毅的品质高度相关。
这本书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作者
《坚毅》这本书的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斯。
在这本书写不下去的时候,她流过眼泪,被导师训斥后,她写满了十几个笔记本,经过十年的思考,她终于对坚毅有了突破性的研究,《坚毅》这本书一出炉,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随后成为了国际畅销书籍。
安杰拉是第二代华裔,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杜李惠安,拥有一张端正美丽的东方面孔,以及东方女子小巧苗条的身材,遗憾的是不大会讲中文。
她为人随和开朗,三十多岁时考入宾大读博士时,早期在宾大有点儿独行侠的感觉。她通常不会在社交活动上耗费时间,也不热衷于各种会议上,她耐得住寂寞,只是潜心做着自己的研究,直到一鸣惊人。
安杰拉小时候,她的父亲认为她不是天才。长大后,安杰拉却获得了专门授予“天才”的麦克阿瑟学者奖,在白宫和TED做了演讲,总点击量已达到了1000万;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建立了自己的性格实验室;同时,家庭也非常和谐美满。
可以说,安杰拉本人就是一个坚毅的成功典范!
03 译者
译者安妮,教育与心理学者,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 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安妮育心学苑”创始人,主编和翻译了多本书籍。
《坚毅》这本书,读起来非常顺畅,语言习惯很适合中国人的思维,还有一些丰富的我国特色的用语,没有丝毫的外译文的晦涩,这应该与安妮的扎实功底,和对这本书思想的深入理解有关。
安妮对作者非常地了解和敬佩,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的时候,安杰拉就是安妮的的师姐和老师。
安妮在翻译这本书时,恰好是她比较忙碌的一段时间,经常是白天讲课、编写课程、录制节目,晚上挑灯夜战翻译此书。这段翻译的时光,让安妮对“坚毅”有了切身的体会。
作为国际畅销书籍,《坚毅》这本书非常值得细读,同时书中结尾处“译者后记”部分也值得一读。
这部分记录了译者与作者的关系,表达了译者对该书的认识,这个认识非常接地气,是立足在中国这片土地,在我国这个背景下,理解坚毅对学生、对家长、对每一个想要成功人的影响。
安妮认为“安杰拉所做的关于坚毅的研究,不仅向我们阐述了一种品格或能力,而且为人类对成功乃至个体差异的理解,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04 结语
《坚毅》这本书,我只是翻了一翻,读了序言与后记,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该书通俗的语言、明晰的目录、丰富的案例、作者华裔的背景、译者独到的见解等都让我驻足,我将用一周的时间细读这本畅销书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